吐槽春晚是初一的重頭戲,最安慰的評語是:明年會更糟。
央視新聞今晚史無前例的關了微博評論......不黑,心疼它。60后說90后的梗兒,有點像報紙擦屁股--實在是沒辦法了。講真,六小齡童老師幸虧沒來。
春晚都看完了,2016,還能有什么過不去的坎呢?首先在這里先祝大家新年快樂。
昨晚手機忙著不停切換各種軟件,并不是為了搶紅包,而是測試下各自產品體驗。
可能這就是一種職業習慣吧。朋友圈說好了體驗長文章,(個人微信:love2094520)這會兒來了。
張小龍天天挖掘人性陰暗面讓你爽,支付寶天天挖掘人性陰暗面讓你不爽?呵呵.....
首先一句簡短的概括:
我最喜歡QQ紅包。互動體驗在我看來都是完美。
微博紅包太亂了,不知道他們產品怎么設計的。
微信紅包中規中矩。
支付寶紅包無語!
陌陌紅包滾粗!
下面是長文體驗:
首先,
先說下支付寶的圖片式紅包。【注意:不是集福卡】
別的不說,單就能發明圖片形式的微信分享方式來應對微信對支付寶紅包的封殺,這樣的產品經理是個人才!我來給阿里點個贊!
微信屏蔽支付寶的各種借口倒是有點好處,每次都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記下紅包數字或口令,
我們被各種智能方式圈養的不愿意多動一下手指,讓你的頭腦能換一種方式記錄,游戲不是很好嗎?
比起微信發紅包功能,口令接龍多了些趣味性,都在刷速度猜數字或口令,游戲利用人性的威力不可小覷。
口令紅包在商業價值上遠超微信紅包,尤其是之后的中文紅包....
支付寶這次因為微信的封殺搞出來的黑科技“口令紅包”,有意無意開辟了一個商業領域。有人說口令紅包“不直接復雜“,但對比于微信紅包”領了都沒注意是誰發的“,口令紅包讓商家看見了新的高回報”廣告領域“。資本是驅動紅包類項目的”核心要素“,如果支付寶紅包(官方紅包)能夠有效的給出資方推廣產品品牌,支付寶紅包在商業運作上的可持續性是非常強的,甚至未來淘寶天貓店的”返利“、”紅包“都回變成”中文口令“紅包。可能有人會質疑消費者體驗的問題,支付寶的這個門檻一方面篩選出了精品客戶(有便宜心理、有一定知識水準),另一方面,目前情況,有錢發,自然會有大批用戶擠破頭沖進來。
不過,我很期待支付寶口令功能真正變成一個”功能“級別的用戶體驗。
下面說的是支付寶集福卡方式紅包。
從這個活動開始之前就一直在關注,當然不是為了那張敬業福,而是一路在思索阿里對紅包的態度和運營思路,在對活動有些期待的,一直在思考阿里會不會有一張大牌,是做運營的我們看不懂的,畢竟相比較騰訊的產品挑大梁,阿里一向是一家運營挑大梁的公司。
但是來看,這次算不算失敗暫且不說,至少目前看來,這活動不算成功。而如果算上阿里巴巴這一次豪賭春晚,這活動其實做的蠻失敗的。
可以說支付寶出了一把爛牌;? 搶紅包的核心體驗其實不是在乎多少錢,而是再跟其他人搶并且搶到錢那一瞬間的快感,是比其他人多還是少,特別是跟朋友比。 結果支付寶用了一個小游戲徹底顛覆了這個核心體驗。努力玩了一把游戲搶不到就不說了(其爛無比的體驗),搶到的還是無價值的什么券,感覺努力了一把上當了。
而搶到現金紅包的那一部分人也只能默默的樂,因為分享不出去啊 (微信屏蔽這招特狠,秒殺了支付寶一半的戰斗力),那其他人也無從得知身邊有多少人搶到了,并且口口相傳也沒有截圖更有刺激感。于是搶不到的爆發了,刷屏了。而搶到的沒有做出應有的貢獻。所以目前看各種吐槽,各種罵坑。
覺得支付寶要優化下這個邏輯:? 不要玩什么破游戲了,逗呢~? 還是老老實實抓到用戶G點,要么給用戶紅包,要么告訴用戶其周圍的朋友(支付寶也有點關系鏈吧)搶到了多少~誰是最佳,誰手氣好,誰土豪了一把。? 甚至全國排名也比游戲強很多~搶的時候要營造出一堆人在搶的氛圍,而不是一個人孤獨緊張的玩游戲。
支付寶還是考慮到了「非70W」的用戶的想法的,在「咻一咻」的過程中多少還是有點現金收獲的。但支付寶完全忘記了,在「咻」的過程中,大家的關注點并非在于有多少現金獎勵,而只在于一個虛無縹緲的「福」字上。那些小紅包反倒影響了這個游戲的進程。等到最后結局出來,辛辛苦苦攢的一手「福」變成了毫無意義的符號和圖形,換了誰不堵得慌啊?哪怕做出一點點調整,在「咻」的過程只攢「福」字,活動最后沒有集齊「五福」的用戶可以利用手中的「福」字進行抽獎,讓大家感覺自己的勞動是有價值的,也要比這樣「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局要強得多。
這告訴我們活動運營除了參與度數據好看,也得考慮最后用戶的心理落差帶來的反噬效應。
支付寶紅包活動引來網友一陣罵聲,但這個活動算失敗嗎?也不盡然,取決于活動目的。
支付寶是一款工具,只要用戶有支付需求,他就不會卸載支付寶,所以支付寶一旦被激活,基本上很難會被卸載,紅包活動再失敗,也不會影響它作為一款工具應用的價值。
1. 去年馬云爸爸花了好幾億結果大家都說領不到錢。被罵慘了。
2. 然后今年紅包變大了,如果大家發現搶到了紅包數目都不小,可能明年大家的注意力會放到支付寶多一點。這是有可能的。
3. 所有的營銷沒有人管用戶拿到了多少錢,他們只關注每個有效用戶的成本。估計去年幾億用戶平分幾億現金,錢沒少花但是KPI完成的不好,今年打算另找突破點了。
4. 他們應該也發現了現在不管微信還是支付寶,搶紅包金額太小這件事,想根據這個點搞出個突破口。其實這次最開始的時候,支付寶牌打得不錯。
5. 還有,支付寶這次的目的應該是想扳回一部分小額轉賬市場的空缺。
不過。
6. 支付寶應該沒搞清楚紅包的真實意義。
7. 過年不是賺錢的時候,過年需要的是過年的氣氛與年味。
8. 小孩子才會為了卡不停的把零花錢全買干脆面,如果大人花大量的時間去做這件事了,他一定心情不錯。
9. 之前很多人說大家集福是為了錢,明顯不對,去年也是幾個億,每人到手多少錢?這次活動最開始大家的預想就是。最后時刻肯定會放出大量創業福大家平分兩個億,所以很多起因還是因為心情不錯,為了好玩。
10. 結果現在紅包一個兩百多,真的變成了一個用錢衡量的東西。
11. 與此同時,有更多的人心里不爽了。其實他們整個過程中的目的就像孩子一樣單純,不是為了錢,不是為了錢,不是為了錢,我就是想要個敬業福,而已。
12. 扳回一部分小額轉賬的市場,年輕人更有希望,中老年人習慣和利益都很重要,很難做改變。 很容易造成支付寶搶錢,轉賬還是微信的情況。
13. 現在很多年輕人不爽,余額寶本來就不如財付通利息高了。
14. 說句題外話,其實一個活動太火也不一定全是好事,如果砸了,很容易被全國人民一起見證坑爹的一刻,然后載入史冊。
15. 有人滿懷期待,也有人之前吹牛推斷馬云爸爸會在何時放出大量敬業福,并對此信誓旦旦胸有成竹,還有人就是想過年圖個圓滿,我牛都吹完了,愿都許完了,馬云爸爸你就這么把錢分了?
16. 全被啪啪打臉這事就不好處理了,緊接著打開朋友圈發現有人在曬兩百多大洋的截圖。不應該大家一起分才對?怎么大家都辛苦攢了這么久,他們兩百多為什么我一分錢沒有?我運氣不好咯?到這已經不是打臉的問題了。完全是大過年添堵了。
17. 一手好牌打成了現在這樣,上億人參與,敬業福一度被淘寶炒到幾百人民幣,最后卻只有70多w人開心。剩下的人都在問候老媽。
18. 搞不懂用戶搞不懂紅包搞不懂真實場景。這次集福的效果,略難。
19. 我不清楚阿里的KPI怎么制定的,單看某些數據應該不會太難看甚至可能會挺好看,畢竟不是每個人都真的會去刪好友,大部分就在那放著不用了。但是日活,月活,次日留存這些指標應該沒法看了。
20. 最后我的態度是集福這事,要砸。沒準明后天支付寶開除了一個工程師為這事背鍋,說他把if判斷語句寫反了。哈哈,開個玩笑,拭目以待了~
再說,微信紅包。
微信紅包出來的時候,立馬感覺眼前一亮,不得不佩服微信紅包在這方面的玩法:
1,關系鏈的充分利用。同樣的錢,顯然把紅包交給用戶發更能抓到用戶的G點。 看,我不但搶到了紅包,我還把搶到的紅包發給了你們這些沒有搶到的loser,贊我吧,啊哈哈;什么?你搖到紅包了?我怎么沒有,我也來一個,搖啊搖~。所以,不能說微信紅包抱了微信大腿,而是微信紅包充分利用了微信的社交特性。
2,熱點事件。就是跟春晚的結合,這個是一個亮點,但并不是產品的主要邏輯,紅包一是利用了春晚的廣告效應,二也利用春晚的內容豐富了搶紅包的場景,否則單調的搶紅包也只能是一個單調的活動而已。
3,商家贊助,這個我個人覺得才是紅包最大也是最重量級的亮點。類似運用的場景初見于滴滴打車。對于一款產品或者一次活動來說,不能產生商業價值,那很有可能走不遠,也不能算是一個成功的活動。不知道對于商家的接入,微信的收益有多少,但商家的收益是顯而易見的,就是不知道投資收益比是多少,商家是否滿意。但微信實現了以最小的投入獲得了盡可能大的產出,一是商家接入的廣告費(不知道有沒有),二是微信支付本場活動獲得的用戶量和知名度,后面才是微信這次活動的重要目的之一。
4,就是產品本身邏輯的簡潔。在實現上訴諸多訴求的同時,保證了用戶體驗。對于用戶來說,搶紅包的過程沒有被打擾,也沒有煩雜的過程,簡單直接,最多就是搖的胳膊酸,不過看大家一起搖的時候不也是痛并快樂著么。并且有個小細節,搖紅包的的同時,底下有一個提示說還剩多少紅包未被領取。這個數字是不是有讓人感覺錯失了幾百萬的即視感,哈哈~
5,不過微信紅包強悍的背后,也有一個不足,就是支付環境的不夠豐富,之前看有人說微信紅包完成了閉環,這個我有點不太同意, 真正有價值的閉環需要補上用戶對于支付場景的使用。當然支付場景的豐富不能僅僅奢求于一個活動,但微信紅包并沒有一天干了支付寶八年的事。
如此分析并不是說微信就完勝了, 現在微信的獲得的好處就是知名度和用戶基數變大了。 年后支付寶的口令紅包的發力倒是感覺很有后勁。雖然支付場景的豐富微信紅包沒有起到多少作用,但最初在發紅包的商務合作上,還是微信技勝一籌。然而支付寶反應過來之后,想出了口令紅包的中文口令的主意,這個必須要贊,這是支付寶紅包這么多招中感覺出招最利索的一次,為這個產品經理點個贊,哈哈~。目前看,相對于搖一搖,中文口令更適用于品牌運作。
搖一搖是以微信為中心的集體活動,不支持商家單獨的活動運營,但好處是,每次活動不僅僅是一次品牌展示,更能獲取大量粉絲(并且粉絲更有針對性),甚至與粉絲互動,如果下力氣維護的話,還有持續不斷的價值。支付寶中文口令的去中心化顯然更方便商家隨時進行活動運營,然而不足之處在于互動性弱,時效短。無法獲取真正的粉絲。不知道支付寶會不會腦洞大開,也在支付寶中為商家建立公眾號。
Ps,紅包大戰之后暴露了微信支付的支付場景還遠遠不夠,特別是線下。 所以說一天干了支付寶八年的活是不成立的,老老實實補上短板吧。
再說,微博紅包。
今天,微博和支付寶教會了我:什么叫“沒錢拿優惠券也可以充當紅包”,什么叫“紅包里雖有錢,但是你運氣還不夠好”,什么又叫“沒機會了?你可以自己塞錢自己搶喲!”(這是在考驗我的智商嗎?)。感謝你們,讓我重新認識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紅包。
產品設計很失敗,純粹是東施效顰。說白了就是官方的賣粉的活動!為了拿個紅包,找半天還要找不同的紅包口令,一直找錯,別人就沒有什么興趣了。
”用戶進入他人紅包頁中,贊助他人紅包(除藍V用戶)即可與被贊助用戶一起發紅包。用戶抽到你與被贊助人一起發的紅包,將會成為你的粉絲。“
可以看出微博粉絲紅包和微信紅包最大的區別在于:
微信紅包的派發與接受方存在互為好友的強關系,屬于小范圍的私密活動,如果我的好友里沒人發紅包,那么我也就領不到紅包;
而微博紅包不需要這種強關系,在他人微博頁面可以直接領取,還可以通過明星作為紐帶,向更多的人擴散傳播,派發人收獲了精神愉悅和粉絲的上漲,收取人獲得了領取范圍更廣的實實在在的金錢。
可以看出微博粉絲紅包比微信紅包更有傳播性。
基本上是:一塊錢=一個粉,就是里面有幾率!
最后,說下QQ紅包。
這是目前為止幾大平臺我最喜歡,認為體驗感極高的紅包體驗。
頻次大,互動足。奪眼球。
這個我不想細說,自己體驗就知道。貌似這幾天都有吧。
最后,陌陌紅包。
100%人人都有。但金額極其小,幾毛幾分。完全是噱頭。沒有玩法,不想評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