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除了掃墓和踏青,我們還能和學生做些什么?
原創席延飛牽著蝸??癖?022-04-03 21:31
圖片
清明節的習俗,去先人的墓前祭掃,表達對先人的懷念。再有就是到野外踏青。除此之外,我們還能給學生講些什么?
如果先人地下有知,最希望看到的是我們幸福的活著。如今生活節奏加快,學生和老師都是早上上學上班,晚上延時服務結束,基本已經天黑。利用清明這個假期,我們可以做一下這些活動:
圖片01去一次烈士陵園
由于疫情,我們不少地方不能到烈士陵園去,但我們可以開展網上祭奠英烈活動。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烈士褒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守護紅色根脈、傳承英烈精神、宣傳英雄事跡,積極營造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的良好氛圍,清明期間,將開展以“奮進2022·網上祭英烈”為主題的網上祭掃紀念活動。
參與活動方式如下
1.電腦端登錄中華英烈網(www.chinamartyrs.gov.cn)點擊“2022·奮進·網上祭英烈”活動專欄為英烈獻花,抒寫感言寄語, 表達對英烈的感恩和敬仰。
點擊“2022·奮進·網上祭英烈”活動專欄參與祭掃紀念。對為了祖國解放與和平的烈士們獻上我們深深的感激,正是由于他們的犧牲,才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應該感謝他們。
圖片
02和家人一起掃墓
有些地區掃墓的時間是農歷的二月十五左右,有時候不是星期天,有工作的需要和單位請假,學生因為上學無法參與這項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建議修改一下,既然國家有清明假期,正好可以利用好這次家族聚會的時間,做以下活動。
傳承家風。
請學生回家做一個家庭采訪。詢問家長,自己的先人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作風?有哪些品質值得我們后人學習傳承?
我的祖父一輩子不睡懶覺,父親也是這樣,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我每天早起寫文章讀書,也是源于父親的教誨:人要上進,決不能懶惰。
重溫家訓。家風,就是家庭的信仰。如果一個人從小就受良好家風的熏陶,那么在生活、處世上則會有“法”可依,堅守內心?!读簡⒊視贰对鴩視贰额伿霞矣枴放c《傅雷家書》并稱我國“四大家教范本”。除此之外,許多歷史名人的家風家訓,也令人稱道?!皳P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52歲時才有了一個兒子。雖晚年得子,但家教甚嚴,從不溺愛。傳說73歲時,病危的他把兒子叫到床前,說想吃兒子親手做的饅頭。父命難違,時年21歲的兒子只得勉強答應??伤麖奈醋鲞^饅頭,請教了鄰家大娘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做好了饅頭,喜滋滋地送到父親床前,誰知父親早已斷氣。案頭上有張信箋,上面寫著父親的遺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刻?,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p>
無獨有偶,民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這樣說過:“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他的這句話,激勵著當時一大批年輕有為的青年志士,努力奮斗,堅持不懈,走向成功,不辱門風。這句擲地有聲的話,時至今日,也依然深刻地影響著當今的人們,成為許多有志之士為人處世的標準。
畫一個家庭樹,或者編制家譜。
如今的孩子,由于居住分散,不像過去,一個家族都住在一起,堂兄弟都關系很好,孩子們如今不知道很多搞不清親戚和家族的關系。
利用編制家譜的機會,讓孩子們理清家庭成員、家族人員的關系。這一點,河南洛陽新安縣有一位許建國老師做得很好。每年清明節掃墓,他把全家族人召集起來,特別是小學初中的孩子,一起講家風家訓,一起續編家譜。讓孩子們了解家族歷史,做好傳承和發揚。
圖片03種一棵樹或者一盆植物
利用清明假期,在親人墓前、在自家庭院、在公園綠地、在老家的院子里栽種一棵樹。小時候,記得每年清明前后,父親都會栽幾棵樹。
記得小妹妹出生那年,父親不信邪,在院子旁種了一棵桑樹,等到小妹三四歲時,桑樹已經開始結桑葚了,我帶著小妹摘桑葚,采桑葉養蠶。那棵桑樹成為我童年的回憶。女兒出生那年,母親在院子里種了一棵杏樹,女兒開始上幼兒園時,杏樹開始結果了,那年只結了三個,杏很大,如雞蛋那樣,金黃金黃的。后來,因為建房子,不得已將杏樹砍了。母親又在菜園子里種了一棵櫻桃樹,如今櫻桃樹已經掛果,每年五一,女兒就吵著要回老家看望奶奶,去摘櫻桃。
2021年,我和學生一起在校園種了兩棵枇杷,兩棵玉蘭,一棵柿子樹,一棵杏樹,兩棵櫻花。可惜杏樹沒有成活,今年,我們在校園種了兩棵桃樹,兩棵李子樹,兩棵山楂樹,讀書長廊那里種了四株葡萄和六株紫藤。
如果種樹條件不具備,我們可以讓孩子們種一盆花。親自嘗試選種、播種、澆水的過程。親自體驗種子破土萌發的欣喜,每天觀察記錄綠植成長過程。
圖片
04養一只小動物
小時候,我喜歡養狗。先后養過七八只狗。最難忘的是那只叫“賽虎”的牧羊犬,通人性,每天晚上不在院子里撒尿,非要跑到院子外面,每天晚上我聽見它扒門,都要起床去把大門開開,讓它出去方便,然后再等它回來把門閂好。每天放學最高興的就是看見它在村口等著我,一聽見我吹口哨就飛奔過來。
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的女兒想養貓,媽媽不同意,嫌貓太臟。女兒去找崔永元,崔永元就和她約定,必須負責打理小貓的衛生,換貓砂,給小貓洗澡,帶小貓散步。女兒信守承諾,果然做的很好。養一只小動物,培養了孩子們的責任心,也是童年生活多了很多樂趣。
圖片05和家人一起放風箏
在春風拂面的日子,一起和同學到空曠的田野放風箏。從看風向、試飛、學習收放線,風箏從空中一次次跌落,再到最后翱翔在藍天,鍛煉了學生受挫心理,也讓學生學會總結分析。
放風箏,也是放飛夢想。
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一般在公歷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按農歷,冬至后105天是寒食,到108天即清明。
原來寒食是節日,而清明最初則是節氣,后來寒食和清明合流,統稱清明節。寒食與清明節一脈相承,構成一種文化積累。
東風漸暖,百花漸開,親人們帶著思念踏青掃墓,曾教授說過,人活著就有七情六欲,受到外界的誘惑,人就變得不清不明了,那一天你去祭拜先祖,你就清明了。
并且要帶著下一代去,沒有圣賢就沒有中華文化的延續。在祖宗的墓前長輩帶著晚輩懷念告慰,寄托哀思,感恩祖德。
我們在懷念祖先,感恩革命先烈的同時,更要教育學生珍愛生命,做一個有生活情趣的人。植樹、種花,養一條小金魚,小白兔,小烏龜,和家人和伙伴一起放放風箏,享受生活的樂趣。假期,讓我們的壓力得到釋放,更要通過活動感受到偉大祖國的昌盛與富強,更加健康快樂的享受美好生活,做一個熱愛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