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每年的農歷五月十三,在內蒙古錫林浩特都要舉行大型的祭敖包活動,為什么是五月十三呢?據說和雨神有關。的確,對于游牧民族來講,雨水充沛就意味著牛壯羊肥,就意味著一年的豐收,所以這一場祭祀有著重要的作用。今年提前幾天就看到有好多公共號都在說文明祭祀,說了好多的規矩 于是看到的各種圖片上 酒都是沒打開的,其他祭品也都只是擺在指定位置……總覺得這樣的場景與蒙古族傳統的感覺不太一樣,缺少些什么。
? ? ?大概十多年前的一個夏天,我大概初二或者初三的樣子,我爸和兩個叔叔下午突然說要帶我去看草原,去體驗一下蒙古族的傳統,于是,三個微醺的人帶著我和我媽去買了好多吃的還有酒(現在很不建議酒駕),然后很隨性的就出發了。我不記得具體路線,只是從我們家老院子里走出來就一路向東,走著走著看到了一根木棍高高地在一山包上,木棍上是白藍黃的哈達,叔叔說咱們就去那里。我們大概是下午兩點多出來的 明晃晃的太陽跟著我們走了一路,另外一個叔叔說一會咱們去祭敖包,這個地方很長時間沒下雨了 如果你被神仙認為是美麗的姑娘,他就會降雨下來,叔叔說完我的心理馬上變得好忐忑,我美麗不美麗是小事,萬一不下雨這事是大事,立刻感覺這件事變得很特別。很快到了敖包前面,整個敖包群是由中間大兩邊小的三個敖包組成,大的直徑約莫三米、小的約么兩米。到了之后蒙族的叔叔點煙灑酒,然后把我們帶的吃的先分出一部分來放到敖包前面并且每個人揀了一塊石頭扔在敖包上,之后他們帶著我圍著敖包轉了三圈 當時還覺得轉一圈還挺累的。爸爸和叔叔輪換著扶著我走,正直夏季的時候天本來就別熱,再加上我走起路來比較費力,所以走完一圈就滿身是汗了。但是我當時就想著如果真心走完這三圈 真的能夠有雨下來,也是極好的然后就真的走完了那三圈,坐在敖包旁邊的草地上 一邊擦著汗一邊看著天,太陽依舊……雨呢………
? ? 大人們喝著啤酒我喝著水 聽他們有一句沒一句的嘮著。在這期間還有看管這一片的牧人,過來講了這個敖包的來歷以及旁邊泉水的傳說,告訴我們防火常識,不過我都已經不太記得了,講完以后他喝了杯酒就騎著摩托車唱著長調回到他的草原深處。酒對于蒙古族來說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酒杯碰在一起,好像再多說的話都不用說 碰在一起的聲音彼此都懂得。我看著那敖包,上面的石頭是隨著歲月一點一點堆起來的,每個扔一顆石子代表的是祝福,是心愿,讓敖包越堆越高的同時,就像把一些事情留給了草原,留給了長生天………敖包的周圍有祭祀后留下的各種骨頭(手把肉,不是恐怖片),大多都已經風化,還有一些器具裝酒什么剩下的,我還在腳邊的土里看見了一個蒙古銅錢,外圓內方刻著蒙文,給他們看過以后叔叔說你就拿上吧 這是老天給你的,保平安 。記得回家以后我還拿了個紅繩串起來在床頭上掛了好幾年……
? ? ?呆了一下午酒差不多也喝完了,我們開車準備回去,走了一小段以后天上的云聚在了一起看樣子是要下雨呀,我仿佛松了一口氣,然后我爸說:看吧,我姑娘是漂亮的!習慣于千言萬語都在酒中的他很少這樣說,可惜對于我來說品不出爸爸嘴里那份甘醇。
? ? 事情已經過去十多年了,回來的路上一個叔叔就說回去可以寫一篇作文了,可是當時并沒有想法,回過頭看 這也是比較有意思的記憶了,沒有太多約束的環境,神圣莊嚴的氣氛以及堅信不疑的心讓整個活動印象深刻,無論再過多少年這樣的經歷都不會再有,即使同樣的活動,陪在身邊的人再不會是爸爸,誰的夸獎也不敵他的欣賞。
? ? ?再回到祭敖包活動本身,越是傳統的形式可能越具有力量,在那樣的情況下人的心理與行為更趨于一體化,更遵從當時的內心。但是,傳統與文明總有一個要做出讓步,通常為了所謂的發展(其實是為了減少麻煩)人們都會選擇讓文明橫行,并且還要裹挾著傳統。我很堅定的認為最初的儀式形式有著它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被文明改造過的只能叫做形式。流于形式又怎么能找到初心?
Ps: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無任何冒犯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