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就很迷人
那些你確認過、最后會留下來的物件與喜好,其實都是最基本的。它們簡單低調,不退流行,是你每日的伙伴,就像奧斯卡最佳配角,襯托著主角我們,為生活這場故事,添加最美好的畫面與趣味。
不知道你有沒有和我同樣的經歷,
在某段時間,購物欲特別強烈,比如:
想自己烤面包吃,于是買了一臺烤箱,買回來后卻一個面包都沒烤過;
想要練瑜伽,便買了一張瑜伽墊,結果一次瑜伽也沒有練過;
衣柜里塞滿了衣服,出門卻總覺得沒衣服穿;
積攢了十年的雜志仍然舍不得扔掉......
這些使用率極低的物件占據了我大量的空間,
找東西的時候完全是一個重度焦躁癥患者,
每一次收拾屋子都累得精疲力盡,
可到第二天馬上恢復原樣。
這樣的生活,完全沒有清爽舒適的感覺啊~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那就果斷加入“斷舍離”的行列吧!
less is more,
簡單的東西往往帶給人們的是更多的享受。
? ? ? ? ? ? ? 丟掉不需要的東西
在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人的消費欲望越來越膨脹,以致大多數人即使已經擁有了遠遠超出他們能使用的東西,但仍然想要占有更多的東西。
“斷舍離”是由日本雜物管理大師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術,大概意思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棄多余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迷戀,讓自己處于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如今,“斷舍離”已悄然成為一種現代生活的理念。
根據《2015中國城市居民斷舍離指數研究報告》:75后、80后是主力,更急于并樂于踐行斷舍離生活方式。
女性朋友是斷舍離生活方式的絕對主體,知道為什么嗎?剁手黨請自覺面壁十分鐘!
超84%的人認為最需要衣櫥斷舍離,所以,要選擇“需要、適合、舒服、有質感”的衣服,學會衣櫥分類與整理。
斷舍離不是隨便丟東西,而是留下真正喜歡的東西,并且用心去愛惜它。
對人對物都是如此,不需要的舍棄,其實也是對現有關系的珍惜,用心去經營。
那些你確認過、最后會留下來的,才是最美好的。
? ? ? ? ? ? ? ?整理內心的破爛
“斷舍離”這個概念應用于物品,也適用于人生。
物品反映出自身的狀態,房間的現狀象征著當下的人生。
“斷舍離”的本質并不是提倡人們過一種清心寡欲的生活,
而是幫助人們探尋想扔卻扔不掉東西的根本原因,
通過那些扔不掉的東西來探尋自己到底在想什么,想表達什么。
世間萬物,有舍有得,舍棄是為了更好的擁有。
當我們越能了解和清楚自己,就能更有意識地生活,而不會被現況拘束、不會被問題蒙蔽,也不會受當下的情緒影響。面對事情,我們可以跳脫主觀,尋求積極的雙贏之道,不再需要期待所謂的好運氣,而是由心發出自信和快樂!這也是某種意義上的“給予”。
不管你是否過著斷舍離的生活,希望你都能珍惜每一天,每一個人,每一件事。
小編有話要說:《我的家里空無一物》這部日劇講的是扔東西狂魔麻衣的幸福生活,順帶介紹了一下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和整理方法,推薦大家看看。另外,如果你想讓多余的物件變得有意義,請期待我們下次的《生活方式》欄目吧!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