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說過:"你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著你所能抵達的高度。"
在職場,你讓人越舒服,你的升職速度越快,你的職業能力也越強。讓人舒服不是讓你刻意去討好他人,而是用出色的職業能力與情商讓人佩服你,信任你。
在職場中,有些話會讓人感覺舒服,而有些話一說出口就會讓人很不爽。我總結了其中的三句,也是我自己深刻反思后,發現自己經常使用的,所以以后要堅決改掉,
第一句是:我不會。
這句話經常的使用場景是領導或者同事安排一個你比較陌生的任務給你,你的第一反應是"我不會"。
這事我沒做過,我不會。這個辦公軟件,我不會。
我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我不會。
用"我不會"的第一反應,讓自己保持在舒適區中,永遠做自己習慣的事。
更重要的是,當你說出"我不會"這句話時,你不僅暴露了工作能力不足的自己,更向對方發出了"我不想學習"的信號。在接下來,你獲得的機會會減少,你在他人心中的位置會降低。
你可以暫時不會,但你不能永遠不會。不會不是你拒絕承擔任務的借口,不會才更需要去盡快學會。
第二句是:我不能。
這句話的使用場景有:一件棘手的事情擺在你面前,可能觸動了各方利益,誰的蛋糕都不好切。
面對一件困難值比較高的事,你不知如何處理。
在糾結,痛苦的時候,說一句"我不能,我不可以這樣,我不知道怎么做"太正常了。但是,正是不輕易說"我不能"的人,才在不斷的創造奇跡,不斷的突破自己的極限與天花板。
你能面對的事情,總是會有方法可以解決的,現在不能是因為還沒找到好的角度,好的平衡點。但并不代表你可以一直不能。
不能的事不會出現在你的生命里,上帝把它安排給你,就是想試試你的極限。
第三句是:你來吧。
這是典型的甩鍋用語。
碰到一件你不擅長的事,對朋友說:你來吧。
一件你職責內的事,但你覺得哪個同事做的更好,和他說一句:你來吧。
你偷懶不想做的事,推給同事說:你來吧。
太多太多的使用場景,我們面對陌生復雜困難的事,總是習慣的說"你來吧"。美名其曰"別人做的比我好,還是讓專業的人來",但其實還是不想離開自己的舒適區,不想承擔更多的責任。
說一句"你來吧"很簡單,你也會減輕很多壓力,但說一句"讓我來吧",才更讓人敬佩,你也能得到更多成長的機會。
以上就是我關于職場溝通法則的一些經驗總結。
每一句習慣表述用語的背后,都代表著我們的思維習慣與價值觀。
改變思維習慣很難,但通過改變表達方式,進而反向改變思維習慣相對更簡單。所以以后,請我們一起多說一說"我可以學會","我能找到好的辦法","讓我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