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師、家長們: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關于親子閱讀的認識和看法。
首先我和各位分享三個相關調查研究。
第一個是關于讀書與認知的研究。英國科學家對1970年出生的17000人進行跟蹤研究,包括教育、就業和身心狀況等方面,其中,6000人在16歲時參加了一系列的認知能力測試,他們均來自相同的社會背景,在5歲和10歲時測試的成績不相上下。但16歲時經常閱讀孩子測試的成績明顯偏高。
這個調查首先表明:閱讀不但可以提高兒童的智力,還能促進他們更為獨立自主地學習。
2012年研究人員又對這些人進行了調查訪問,結果發現,那些從小就有閱讀習慣的孩子,到成年后也仍會保持,而且他們往往擁有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可以說,閱讀對人是一種綜合的影響。
接下來再分享一個關于親子閱讀的調查研究。
牛津大學出版社曾對1000名6~11歲的孩子開展了一項調查研究。研究人員在調查研究中指出,閱讀與孩子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對孩子各方面的成長都大有益處。因為經常聽父母講故事的孩子會更愛讀書,且讀寫素養也很高。而且,幾乎有一半的孩子都屬于不自主讀書的類型,要是父母能夠坐下來陪他們閱讀,他們會更愿意讀更多的故事。
再來分享最后一個研究調查。英國全國讀寫素養信托組織做的一項研究發現,那些以讀書為樂的孩子,其閱讀水平是同齡孩子的13倍,而不太喜歡讀書的孩子很可能會對學習反感。而且研究還顯示:父母才是孩子真正重要的閱讀榜樣,孩子閱讀態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的閱讀態度。
通過上述三個研究調查,我想說:父母一定要認識到親子閱讀的重要性,即使孩子走入校門后,也要繼續在家里陪伴他們閱讀。臺灣兒童文學作家、教育家余治瑩先生建議,父母最好能每周有6天、每天抽出10分鐘的時間,來陪孩子一起閱讀,并把這個好習慣堅持到小學畢業。他說,這比每周請一個小時的家教,所起到的學習效果要好得多。所以,為了孩子們有一個好的人生,身為父母的我們都行動起來,大家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