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路遙的小說《人生》扉頁上有著這么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b>
這句話出自作家柳青的《創業史》,它的原文是:“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要緊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人生?!?/p>
這讓我想起了韓劇《未生》里,韓錫律在公司大樓屋頂對張格萊說:“你認為生活是什么呢?將做選擇的瞬間加起來就是生活?!?/b>
陶杰也在《殺鵪鶉的少女》里寫道:“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什么時候出國讀書,什么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何時選定了對象而戀愛、什么時候結婚,其實都是命運的巨變。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眼見風云千檣,你作出選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相當沉悶和平凡,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這些話似乎都在說明一個道理:
選擇決定了你的人生。
站在生活的岔路口上,你所做的每一個選擇,你踏出的每一步,都是命運的巨變。它們可以影響你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你的整個人生。
02
在《人生》里,出生農村的高加林,是那個時代優秀青年的代表。他勤奮,堅韌,心性極高,有著遠大的報復和理想,并敢于向命運提出挑戰。他渴望離開貧瘠落后的農村,到大城市里去一展抱負,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身份??墒?,命運卻似乎并不怎么眷顧他。
高中畢業后,高加林沒考上大學,只好回到農村教書。本來沒考上大學,就意味著自己離理想又遠了不少,但起碼還可以教書,不必下農田。他還是個體面的知識分子,還可以為理想而奮斗。
結果,好景不長,他的教師職位被有錢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給頂替了,他只能重新當回農民。可想而知當時他的內心有多么的痛苦和煎熬,他感覺自己要一輩子被這黃土地給困住了。
而就在這個時候,美麗善良的農村姑娘巧珍闖入了他的生活。這個熱情又大膽的農村女孩,她對高加林的熾熱的愛意,點燃了高加林心中幾近枯萎的火苗,讓剛被生活無情踐踏的他重新拾起了對生活的熱情。
巧珍雖然不識一個字,但她對愛情的追求卻是如今的我們都比不上的。在那個封建保守的年代,從未上過一天學的她卻可以為了愛情做到:
向心上人大膽地示愛,不顧世俗的看法半夜和心愛之人幽會,為了心愛之人不在意村民的圍觀開始每天刷牙,也不管村里的閑言碎語公然和心愛之人走在一塊……
這個對高加林懷著滿腔愛意的農村姑娘,就像照進高加林黑暗生活里的一道光,成了他失意時的精神慰藉,讓他重新振作,重拾生活的熱情。
但,這樣的愛情能夠長久嗎?一時的失意并不代表一輩子失意,他們的愛情在一開始就是不平等的。巧珍一心一意愛著高加林,但高加林卻只是把她當做失意時的精神慰藉。當時的他是個被困在土地里的農民,但他會甘心就這樣困在農村嗎?
別忘了,他可是個懷著遠大抱負的人。他渴望到大城市里去一展抱負,而不是像祖輩父輩那樣做個忍氣吞聲的農民。
所以,當機遇來臨時,他終于抓住機會回到了大城市。
城市給了他大顯身手的機會,他大放異彩,并吸引了高中同學黃亞萍。黃亞萍是個典型的現代女性,有著優越的家庭背景,是一名廣播站播音員。他們有著相同的知識背景,又有許多感興趣的話題,他倆在一起有著說不完的話。
相比之下,巧珍大字不識一個的缺點便愈加凸顯出來了。他想到,和黃亞萍在一起時海闊天空的討論多有意思!而和巧珍在一起時,卻只能說些家常里短的令人感到乏味的話。高加林發現自己對巧珍的愛意已經沒有當時那么濃了。
她除過這些事,還再能說些什么!她決說不出十四種新能源和可再生原源的復全能源!
于是,在反復思考后,高加林決定接受黃亞萍的愛,和巧珍狠心說分手。
他也不是沒有過猶豫,沒有過掙扎。畢竟巧珍的溫柔,巧珍的善良,巧珍在他最失意的時候陪在他身邊,給了他鼓勵和支持,這些情義都不是一夕之間就可以抹掉的!
但是!
他反復考慮,覺得他不能為了巧珍的愛情,而貽誤了自己生活道路上這個重要的轉折--這也許是決定自己整個一生命運的轉折!不僅如此,單就從找愛人的角度來看,亞萍也可能比巧珍理想得多!他雖然還沒和亞萍像巧珍那樣戀愛過,但他感到肯定要更好,更豐富,更有色彩!
于是,這段從一開始就不平的戀愛關系,終于在另一個女人出現時迎來了終結。
而選擇和巧珍斷絕關系,和黃亞萍在一起,在當時的高加林看來就是決定自己一生命運的轉折。在這個人生岔道口上,他邁出的那一步,影響了他今后的一生。
那么,他便從此過上了理想中飛黃騰達幸福美滿的生活了么?
并沒有。就在這時,命運又毫不留情地甩給他一個大嘴巴子。高加林通過關系獲得城內的工作的事被人告發了,他的一切報復與理想也隨之煙消云散了,他又要回到那個貧瘠落后的小山村做回農民了!
命運就是這么一個強大到讓人覺得無可奈何的東西。高加林不斷地挑戰命運,最終卻還是沒能逃出它的擺布。
等他回到農村時,一切都變了,再也沒有了迎接他的美麗善良的巧珍了。她已經嫁人了。高加林趴在熱情的鄉土上,泣不成聲。
03
正是應了那句: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
高加林的一生,從回到土地到離開土地,最終又回到土地,他在人生的幾大轉折處邁出的腳步,決定了他之后的一段時期甚至整個人生。
對于高加林最后決定和巧珍斷絕關系而和黃亞萍遠走高飛,很多人都激烈地譴責他為忘恩負義貪慕虛榮的“陳世美”,而正是那個決定使得他最后不但所有的抱負與理想都幻滅,還丟失了珍貴的巧珍,因此那些人都大呼“活該!報應!”
但我并不這樣認為。
高加林并不是忘恩負義,也不是貪慕虛榮,他只是在追求一段理想的愛情。他和黃亞萍相處時,他們擁有相同的知識背景,有著相同的價值觀,因此他們可以天南地北海闊天空地談話。他們之間是平等的。
他選擇和黃亞萍在一起,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他們的精神世界能夠完美的契合。而愛情除了相濡以沫外,精神上的契合也無比重要。
但他和巧珍相處時,因為知識背景不對等,他們之間只能談論一些家長里短例如“老母豬又生了幾只豬仔”這種令高加林感到乏味的事情。試想一下,就算高加林最終沒有拋棄巧珍,那他們的婚姻會是圓滿的嗎?兩個人連一場談話都無法繼續下去,精神上無法產生共鳴,這樣的婚姻最終也會成為悲劇。
只能說,高加林和巧珍的愛情悲劇從一開始就是注定的。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村姑娘劉巧珍,和有著遠大抱負的知識分子高加林,他們兩個在一起,就像兩座圍城。你沒法進入我的世界,我也進不去你的世界。
他選擇和黃亞萍在一起,也是因為多重考慮下認為那才是自己理想的愛人,并不是為了自己的前途或是別的什么。
對于高加林令人唏噓不已的結局,我想,那就是人生。
人生的路有很多條,人生的不同選項只是代表不同的方向,它沒有標準的答案。當我們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時,面對不同的選擇,我們必須做出決定。當我們決定踏上其中的某一條路時,即使踏上去后才知道它并沒有我們之前想的那般美好燦爛,但我們也必須走下去。我們無法回頭,只能堅定地走下去。
在《人生》里,二十多歲的高加林又回到了農村,故事到這里結束。但高加林的人生卻并沒有隨著故事的結束而結束。他還有他的人生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誰說他會就此便永遠困在農村了呢?
而對于我們而言,在面臨命運的轉折點時,選擇走哪條路,就堅定地走下去吧!我們只需要把選擇的那條路過成最正確的選擇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