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粑粑麻麻們是否經常有這種感受,明明教過孩子出門在外應該怎么表現,例如:吃飯的時候什么不可以敲碗,在別人家做客不可以隨意動他人的東西等等,但是卻總是不見效果。我們花了這么多心思在孩子的教育上,為什么卻沒有看見我們預想的結果,反而總是往相反的方向發展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孩子沒能長成你想要的樣子,不過是因為他不知道你要的樣子到底是什么樣。
一、你要的樣子,他沒見過
我們總是對孩子說,你看看人家誰誰誰,多聽話,多懂事,再看看你,怎么就這么不讓我省心呢?當我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孩子多半是不理睬的,因為你說的榜樣對他而言,沒有什么印象。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孩子想要往家長期望的方向改變,也會因為缺乏方向而失敗。
那么,我們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最好的辦法是通過孩子自身接觸過的榜樣進行鼓勵,記住是鼓勵,而不是批評。小孩子總是這樣,更多時候聽得進去的情況是表揚,而不是批評指責。很多時候采用了正確的方式方法,我們才能在孩子的教育上取得更好的效果。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孩子不聽話,把家里弄得一團糟。這個時候,你剛下班回家,看到眼前的一幕,你會怎么辦呢?大多數家長會很生氣,訓孩子幾句是少不了的,更有甚者,說不定還要讓孩子的屁股挨幾巴掌。這種方式對于孩子改掉這個壞毛病能有幫助嗎?一定程度而言,是有的。孩子會因為懼怕家長的責罰而避免再犯這個錯誤,但是與此同時孩子會委屈,會生氣,會慢慢對家長反感。那么更好的解決辦法應該怎么做呢?
建議:家長首先需要平復下心情,換位考慮,孩子這么小,他只知道玩,對于應該怎么生活或者說怎么不給大人添亂是沒有概念的。因此,家長需要給孩子制定一些小的規矩,比如孩子自己一個人在家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同時也需要解釋為什么。
比如,孩子在家可以看動畫片,但是時間不能很長,因為這會對眼睛不好,要是看久了就會近視,要戴眼睛很累很不舒服(可以嘗試讓孩子體驗下戴眼鏡的感受);孩子在家可以玩玩具,但是不能亂扔玩具,因為亂扔東西會讓家里很亂,而且還有可能破壞家里的東西,這會讓媽媽收拾起來很麻煩,還會讓媽媽生氣(一般孩子肯定是不會想讓媽媽因為自己舉動生氣的)等等。
只有讓榜樣的標準具體化,孩子才能更清楚的知道自己應該怎么做。
二、你要的樣子,他還不懂
我們經常會和孩子說應該怎么做,然后會下意識的拿身邊的榜樣舉例,但是孩子真的能理解嗎?假設我們現在給一個5歲的寶貝用一個10歲的孩子舉例,他是不能理解的。因為這兩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本身能夠完成的事情就有很大的不同,你對5歲的孩子說,一定要寫正楷,結果他寫的鬼畫符,然后說隔壁10歲的哥哥寫的字特別漂亮,他會不服氣,因為他覺得自己寫的就是好看。我們總是用我們的觀念來嘗試讓孩子進步,卻往往達不到想要的效果,不是因為我們標準不夠準確,而是因為孩子自己有自己的一套審美。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的是跟隨孩子的腳步,走進他的審美里面,引導他往我們的標準靠攏。聽上去可能很難,但其實操作起來卻還算比較簡單。還是拿寫字來做例子吧,你對孩子說,你的字真丑,毫無疑問是錯誤的表達,這會讓孩子的自信受挫。那么要怎么表達才是好的呢?
建議:家長需要先認可孩子的表現,表揚下孩子的進步,然后試著問孩子他覺得他身邊誰的字好看,很多時候都會回答是老師,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引導他向老師學習,把字練好。怎么練呢?那么機會來啦,可以讓他練字帖,或者讓他多跟著老師的字模仿,這樣我們想讓孩子做的事情也就慢慢水到渠成了。
只有孩子認可的標準,才是他會想要達到的標準,家長的正確引導,就可以讓這個標準變成家長預期的標準。
三、你要的樣子,他做不到
所有的家長都會有這么個心理,也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是這個期望真有那么容易實現嗎?除了個別的例子以外,很少有孩子一出生就是天才。大多數的孩子都需要經過家長細心的培養才能慢慢發光,成才。因此,作為家長,我們需要擺正心態,根據孩子的實際出發定目標。
就拿現下很流行的各類青少年比賽來說吧,家長自然是希望孩子也能去參賽拿個大獎過來讓自己臉上有光彩,可是這個目標容易實現嗎?不容易。孩子對這個比賽不感興趣,感興趣又沒基礎,有基礎但是能力又不能完全達到,這樣說起來可真是難啊。
建議:家長需要根據孩子的基礎來制定目標,比如我們知道孩子的興趣點在哪里,那么我們可以引導他增強這方面的興趣,拿比賽冠軍或者其他什么獎勵來刺激他都是可以的,但這個目標一定得是孩子努努力,跳一跳就有希望獲得的,而不是那種費了老鼻子勁兒卻還是只能望洋興嘆的。不僅會讓孩子失望,覺得努力得不到想要的結果,還有可能讓孩子失去原有的興趣點,這就得不償失了。
只有根據孩子的能力制定出合理的目標,才能讓他堅持不懈的為之奮斗,當然適當的激勵也是必不可少的。
孩子的培養需要家長們花費大量的精力,但是沒有找對方法,說來說去最后還是只能看著孩子偏離預期的軌道。教育孩子,不應該是給出具體的范圍讓他蜷縮在這個圈子里發育,這樣他的成長是有限的。
只有根據孩子的自身出發,才能最大限度的讓孩子自由生長,就像培育小樹苗,不給他足夠的陽光是不能快快長大的。那么家長要做什么呢?家長要做的就是給我們的小樹除掉害蟲,并不時施施肥,把握住孩子成長的大方向,并適時的鼓勵,讓他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