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0月19日簽約了一個藝術平臺代售自己的畫作以來,4幅作品受到平臺主頁推薦,陸陸續續賣出了23幅畫作,其中10張是應朋友要求畫的一組旅英插畫。
以下為受平臺首頁推薦的作品:
1.《有魚》
2.《外面的世界》
3《歲月靜好3》
5.《幸福錦鯉3》
我的畫以水彩畫為主,題材都是自己喜歡的事物。不大接受命題作畫(之前朋友訂的插畫斷斷續續畫了兩個月才完成)。
我的其他作品在簡書和平臺都有展示,這里只挑一些我自己比較喜歡的展示一下吧。
6.《桂花茶》
7.《魚躍》
8.《錦鯉》
9.《轉角遇見貓》
10.《歲月靜好4》
11.《小白的夢想》
12.《淡紫玫瑰》
13.《歲月靜好2》
14.《黃玫瑰的午后》
15.《青蓮》
16.一只海鷗
17.青頭花鴨
18.天鵝
19.短發少女
20.訂制插畫一組英倫之旅
之前,我嘗試過業余寫文章。一年前還雄心壯志立志要寫職場文章出書,寫了100多篇文章后,也在雜志上發表了文章,無數公眾號轉載了我的文章,也有人來約出書,但我發現再寫下去就是變著法兒炒冷飯,于讀者不公,也不是我想要的狀態,于是停下了更文。
繪畫是從小就喜歡的愛好,但一直沒有系統去學,只是在今年某一次公司的活動展示了一下自己的畫技,得到了許多同事們好評。之后我就想,既然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歡,何不從現在起挖掘一下自己的潛力,把這種興趣延繼下去,說不定假以時日的積累,能夠為自己在工作之余的生活創造一片屬于自己的美好空間,Why not?
前期投入了不少錢去買畫材,最貴的是水彩紙!即使現在賣了這些畫,也僅僅是維持著為畫畫所付出的投入而已。“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用了朋友從歐洲帶回來的原產水彩紙(8K大的平均毎張20元)后,我幾乎不愿意再用便宜的國產紙了。
過了一個多月的“賣畫為生”的日子后,我深深地感受到,當一個純粹靠賣自己的畫作的畫家,實現“飛黃騰達”的機率幾乎為零。還要隨時做好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打算。
你想自己的作品賣得好,你必須畫得好,你想畫得好,必須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去練習,去感悟,去想象,去創造…..即便平臺幫你宣傳,也要看你是否有這個實力。
進一步來說,即使你的畫買得好,一幅好的作品的誕生,耗時也不會很短,“日更”出不來好畫。以油畫、水彩等西畫為例,短則幾個小時,多則十幾天、幾個月甚至一年。雖然一些水墨寫意和水彩寫意畫的特點是一揮而就,單算作畫的時間比較短,但?灑揮毫潑墨是建立在前期大量的訓練基礎上的,即所謂的“厚積簿發”,可見,高超的畫技是需要長期的實踐和經驗積累的。
以平臺中一位用工筆訂制人像的藝術家為例,她的訂單已經排到五個月以后了,但即使她用上全部的可用時間來畫,一個月的作品也就只能畫那么幾張,否則,必然難以保證作品的水準。
因此,真正純粹靠畫畫為生的藝術家,我打心底里尊重。
所幸我當初并不是抱著“自學…半年,日賺…萬元”這種想法去入畫畫這個坑的,純粹是為了想重拾自己年少時的興趣和夢想,用賣畫所得,能夠更好地維持我畫畫的愛好;如果將來買得好,我就用來當學費,去參加水彩大師的實訓班,又或到一些地方去寫生兼旅行。這就是我畫畫的初心和夢想。在這種想法的指導下,才能保證自己在繪畫風格上不浮夸不跟風,安安靜靜、認認真真地畫自己的畫。
我的每一幅作品,無論是否完美,我都把它當成是自己的孩子一般珍惜,這就是為什么有些人在朋友圈里留言索畫時,我都沒怎么去回應的原因,試想,你會輕易把自己的孩子送人么?平臺里有一個真正靠賣畫為生的朋友,遇到親戚向她要好幾幅畫:客廳一幅、餐廳一幅,每個臥室一幅....她開玩笑地說:“如果我是賣秋褲的,估計親戚不會向我白要幾條秋褲給老婆孩子岳父岳母穿了。”
但有個別好朋友非常誠懇地索畫,我估計他們不會索取畫作后扔在一邊,因此,還是送了一些畫。其中一個朋友,我發的每一條朋友圏,她都會點贊,沒有例外,送了兩幅臨摹梵高的油畫,她奉如珍寶,竟然把我寄件時用來保護油畫的毛筆書法宣紙練習稿也裱起來;還有一位老同學,在他即將移民到國外時,認真地請求我送其中的一張魚作品給他,他說會裱好掛在家的房間里,每次看到這幅畫就會想起我。由于他要的這幅畫已經被人收藏,但我毫不猶豫地答應為他再畫一張。
至于出錢收藏我畫作的人,我都非常感謝,一是感謝他們愿意用金錢來購買藝術,這確實是對藝術的一種尊重,也是對畫作者付出的勞動的尊重,二是他購買了你的畫,等于對你的審美的一種認同,這就如高山流水遇知音一般難得了。
在簡書更新自己的畫已經將近一年,一路走來,可以看見自己的點滴進步,甚感欣慰。
因此,保持初心,繼續畫畫。
此文也當作是2018年自己的繪畫的年終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