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前幾天有個挺有意思的話題——
劇好不好看跟誰關系最大
問得好,可飄飄點進去一看,興致頓時消減大半——
不是粉絲對自家愛豆的彩虹屁安利,就是待播劇組借機宣傳。
剩一撥老實答題的路人,態度上想理討,情感上卻早已積聚太多怒氣,最后成了吐槽——
跟演員關系最大
聽到主演是xxx就不想看了
要飄飄說,影視劇本是個群策群力的活計。
粉絲把所有功勞歸給自己愛豆,太狂妄;觀眾把所有鍋都甩給演員,也不太對。
一部劇的好壞,和哪些有關?先看看童年三大精品劇承包戶的優缺:
周易、TVB、唐人。
周易,編劇腦洞神奇,劇本能打。御用演員身手演技都一流。輸在服化道丑絕,散發著貧窮氣息;
TVB,窮和小家氣也是底色,勝在幕前幕后人才輩出??上?,太過剝削,留不住人;
至于唐人,這個古偶集中地,倒不如三言兩語能概括的,今兒就來聊聊它的興衰史。
如今一提唐人,很多“理智黨”會先踩一波,顯得與眾不同——
“舔顏古偶”“純聽歌向”“劇情肉麻的情愛故事”“童年濾鏡加持才成經典”。
至于粉絲,則在集體討伐唐人和蔡藝儂。
似乎除了演員顏值高,配樂良心等光環以外,唐人劇和如今的古裝劇沒什么區別。
對這些,飄飄是無法贊同的。
縱然“加分項”的確耀眼,演員顏值對得起偶像劇三個字——
又有麥神麥振鴻壓陣,各種音樂,前奏一起,眼淚就下來了。
唐人劇的故事本身,其實被很多人低估了。
和另一白月光巨頭周易,以原創劇本出彩不同,唐人出品,多是改編。
瞧著現在改編IP容易,什么有名,拍什么。
唐人厲害在,如今流行的各類題材,邁出第一步的隊伍里,總有它。
游戲改編,仙劍一出,國產影視的仙俠世界,從此有了“形”——
什么鎖妖塔、女媧后人,至今仍被延用。
早在網文IP盛行的十幾年前,唐人就是那個會選、更會講故事的唐人了。
改編自傳統故事的天地傳說系列、聊齋系列、楊家將系列,都使老故事綻放了新色彩。
天地傳說寶蓮燈
新聊齋
還有當時幾乎被TVB和大胡子“壟斷”的金庸古龍武俠,唐人也拍了乖乖虎和小旋風搭檔的《絕代雙驕》。
數版《射雕英雄傳》里,它給出了最溫情的一版楊康、歐陽克——
亦正亦邪的楊康,被世俗眼光和流言逼上“邪”路;還有史上最有魅力的歐陽克,內心始終掙扎于“叔父”歐陽鋒對自己是否有父子之情。
唐人的改編,不在于腦洞多大,情節多復雜,而是放大了“情”。
也許這就是它被一些人質疑、又被一些人念念不忘的矛盾之處。
格局不大,看似都是讓你嗤之以鼻的,認為俗氣、雞湯、老生常談的東西。
卻很耐品,很好哭。
比如《楊門女將》,第一遍,看到的是又颯又美的十二位楊家女將。
再看第二遍,卻看到了成長、抉擇和愛。
其實飄飄心里,這部才是大女主戲的正確打開方式。
楊家七位媳婦,丈夫或死傷、或失蹤成謎,卻強抵悲痛,原本的花拳繡腿練成戰場上拼殺的真功夫,獲得了內心上的一次重生和獨立。
女主之一,楊八妹的成長,是情與忠的博弈。
從意氣用事,到摯愛戰死后,依然心志堅韌不倒下,打完最后一仗。
而寧靜飾演的穆桂英的成長,是天性與責任的兩難——
年紀輕輕掌握四十八寨的野性難馴,自有其行事原則和氣度,加入楊家將后的價值觀的磨合,對情與義更深一步的理解。
她和楊宗保,也是飄飄心中永遠的意難平。
情之一字,在唐人劇里,總是無比動人。
更甚至,作為古偶劇,它一點都不”爽“。
楊門女將的成長,伴隨著至親至愛的犧牲。
《仙1》著名的十年之約,那場煙花下的許愿。
李逍遙說,要做天下第一大俠,靈兒想讓南詔國子民幸福快樂,月如的愿望里有自己和逍遙。
阿奴要天天開心天天吃,唐鈺小寶要和義父一樣保家衛國,劉晉元要拋頭顱灑熱血,匡扶社稷……
約定,終究沒達成。
每個人的心愿,或渺小,或宏大,都和他們注定要走的“道”,一致又背離——
靈兒護住了南詔,雖再難達成和逍遙的永遠,卻彼此約定,竭盡全力護住相守的每一刻。
月如如愿一生都沒離開臭蛋,無奈這一生如此短暫,如此易老。
阿奴被控制,殺了自己的生父,已經不可能再開心,唐鈺小寶失去了保衛國家的雙臂,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給拜月以重擊。
《仙1》講宿命,但更悲憫人性。
大道、小愛,同樣珍貴,有愛有痛,才是俗世。
你看,唐人的古偶劇里,從來不會只講愛情。
小情小愛,大情大愛。
小到個人的癡情、成長、覺醒,大到理想、忠義、家國情懷。
它執著于講一些純粹的、溫情的東西。
你可能不那么信了,心中卻會為這些情感留一個角落。
偶爾溫習,依然會為之流淚。
白月光之所以成為白月光,唐人早期的劇絕對對得起一句“精品”。
不過,讓曾經的唐人影視走上“神壇”,讓“唐人演員”在觀眾群里極具知名度和辨識度。
和一個人的眼光分不開——蔡藝儂。
發現沒?唐人劇演員,強烈體現了她高度統一的審美——
女演員,都是人淡如菊,不爭不搶。
她們有時候撞臉型。
《天外飛仙》里的賽金,顴骨高度神似早期的孫莉。
有時候撞氣質。
氣質戲路連撞,還正好都姓劉的仙劍雙姝。
再加上后來的張鈞甯。
三個人都是又仙又文藝,又都帶點英氣,連起來能玩三消小游戲。
早年花旦撞,近年呢?
依然連環撞——
與葉青(《步步驚心》玉檀)同款淺瞳色、笑起來氧氣感十足的李蘭迪。
傻傻分不清楚的陳瑤金晨。
真的很想問蔡藝儂,上哪淘到的這么多氣質神似的plmm啊。
寫本《唐人女兒志》,一朵淡然傲骨秋菊做封面多好啊。
當然,蔡藝儂的審美版圖遠不止女性,還實現了跨越性別的大一統。
除了神似兄妹的袁弘郭曉婷,唐人劇的男演員,基本是照著胡歌的模子來的。
劍眉星目,少年感足。
就算雨下得比依萍去陸家要錢那天還大,也不能掩蓋當年古裝王子的帥氣。
從胡歌之后,唐人男演員都有一張可以直接在古裝游戲建模的臉——
重眉目,長面孔,懸膽鼻,古裝比現代裝好看一百倍。
其中比較失敗的是蔣勁夫,蔣勁夫其實大體條件是符合以上特征的。
主要就是星目這一點不夠到位。
眼神迷茫渙散,這一點失神,就失去了唐人男主最關鍵的那一筆瀟灑倜儻的靈魂。
好在蔡女士大部分時間眼光都是很不錯的。
君不見多少演技嫩出水的新人演員,在蔡女士毒辣的選角眼光下,獲得了能吃一輩子老本的白月光角色——
《仙劍一》胡歌本來只是去面試一個小角色“姜姓孤兒”
男主按慣例,本來是要找臺灣的人氣演員,有新聞說接觸了5566隊長孫協志,也有說周渝民對這個角色很感興趣。
結果胡歌去面試完,他成就了李逍遙,李逍遙也成就了他。
而阿奴和月如的人選原本是反過來的,拍了30天,蔡藝儂覺得不對勁才換過來。
仔細看,劉品言穿的是月如的衣服。
所以說唐人會選角,不只是演員各個漂亮,還在于給合適的苗子一個合適的角色。
而,一個能吃一輩子的角色,威力有多大?
想想曾經充滿靈氣的小花,接了一部又一部爛片,卻能讓你依然不忍罵得太過分時,就知道了。
更別提《天外飛仙》里氣質爆表的韓雪。《聊齋志異》里曾黎的癡情艷鬼。《步步驚心》里溫柔知性的劉心悠。
許多演員最美的青春時刻,都留在了唐人的劇里。
可以說,85花能有今天的國民度,都要感謝唐人。
但如今的唐人……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唐人出品必屬精品”的唐人了。
《無心法師》后,幾乎再沒出過爆款。
這衰落早就有跡可循——
藝人方面來說,雖然捧出了眾多質素好的新星,唐人卻一直是不擅經營藝人的。
蔡藝儂給新人們鋪了光輝前路,但如何走得長久,一直不在她的射程范圍內。
即便是輝煌時期的唐人三寶——
胡歌是自己演《瑯琊榜》轉的型,袁弘仍在徘徊摸索。
而“一姐”劉詩詩,雖然不愿再在千篇一律的古偶里打轉,但演技,老實說,依然還是原水平。
風格氣質高度統一的唐人劇演員,雖然集體成就了早年的唐人影視在觀眾心中的高辨識度——
這一看就是唐人出來的。
但具體到每一位演員,還是得靠自己重新找路突破,才能擁有姓名。
而從劇集來看——
同質化、題材炒冷飯的現象,也越來越重。
這是唐人的困境。
也是蔡藝儂的困境。
蔡藝儂一直沒變過——
不熱衷大幅度炒作和營銷。選人的眼光未變、游戲網文IP改編的路子未變。
只是,在如此快的影視業中,不求“變”的,反而成了異類。
當內部的制作班子離開,古偶劇市場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僅僅保留一份固執的情懷與初心,就不大管用了。
那,回到開頭的問題。
劇好不好看,跟誰關系最大?
因素太多了——
劇本、演員、導演,背后的制作公司……甚至,還需要時機、觀眾。
唐人劇的成功,某種程度上,是好本子交給了好團隊,遇到了尚未對古偶膩煩的觀眾。
每個時代的爆款劇卻是有絕對因素的——
這個時代,似乎是靠流量。
但故事(大IP)、演員、甚至制作公司,本身也都是流量入口,所以說了等于沒說。
歸根結底,還是要靠“變”。
短暫的流量,不是高明之策——
如采用流量帶劇,用老人帶新人,吃老本的楊冪和嘉行,營銷炒作小能手捧人吹劇靠云端碰瓷的歡娛(于正)或多或少也出過爆款,但爆款,不等于好劇。
一次兩次,觀眾新鮮。
多了觀眾依然膩。
能長久產好戲的團隊在做什么?
打著內容傳播口號的檸萌影業,在《擇天記》等古裝劇失敗后,及時止損,做出調整轉變,在生活劇里殺出一條血路——
不思變的唐人,始終如一的唐人,逐漸跟不上這潮流。
但,不能因此說它曾經的經典就是“濾鏡使然”。
唐人的隕落,其實并不是什么劣幣驅逐良幣,江河日下,世道變壞。
這是一種必然。
廣電的清穿劇限制也好、限古令也罷,只是加速了唐人劇這個綺夢的死亡,卻從來不是殺死它的原因。
那些清新夢幻、哀而不傷的唐人劇,是只屬于那個時代的聲音。
當它遠去了,請允許我對它致以一份感謝和紀念。
但這紀念,也只消回頭翻看,相視一笑。
像《演員請就位》里,那些引人發笑的翻拍、重演、致敬?
大可不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