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簡友簡嫚的文章,看到她的文章主要內容是記錄孩子成長中每天的進步和做得好的表現。她在文末還用分割線隔開,另起一段,每天寫3條夫君的優點。她的題目是《夫君的21條優點》,也就是說她要找到自己老公身上21個優點。
我在想,一個普通人身上有這么多優點嗎?至少我覺得我自己和老公身上是沒有的,能隨口說出來的不過幾條而已。
看了她的文章,我意識到,她應該是拿著優點放大鏡,用一雙慧眼去努力發現家人身上的閃光點和可取之處,甚至在不足之處里也能找到亮點,所以才能看到自己家人身上有這么多閃光點。
有了這樣的良苦用心和刻意為之,那么自然能夠發現他人身上更多的的可取之處。她這樣的做法對培養和諧的親子關系和夫妻關系,營造溫馨愉快的家庭氛圍大有裨益。
兩相對比,我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對于孩子,我還能常看到他的優點,多一些鼓勵和表揚;而對于老公,我卻總是常看到他的缺點和不足——雖然他的確有不少顯而易見且讓人難以忽略的缺點!但人都有兩面,他身上也會有優點,盡管可能并不突出也并不多,可是我卻沒看到,更沒有去努力挖掘他的優點和沒那么突出的閃光點。我拿的可能是缺點放大鏡,而不是優點放大鏡。
看來,以后我要對老公多一些包容和鼓勵,少一些抱怨和批評。
自從我來到簡書開始寫文,會時常記錄孩子的成長以及他的明顯進步,但是記得不細致,更不會特意記錄他在表現不好的時候之后些許的轉變進步,可能我的標準比較高,對他要求比較嚴格吧。
對于老公,他做事不靠譜的地方記得多,靠譜之處記錄得少。我以后應該改換一下比例。
由此及彼,我也可以把這種方法用到工作中去。平時不僅多觀察和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優點與閃光點,還要把他們及時記錄下來。這樣在給他們做思想工作或者跟家長交流時如果忘記了可以翻看一下,到時列舉出來,我想這樣應該能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和溝通效果。
延伸開來,跟家人、學生需要如此,我們平時在跟其他人交往時,其實也應該多看看別人的優點,少關注和計較別人的不足,這樣才能多學他人之長來補己之短,跟他人相處起來才會更愉快。
畢竟,我們對待一個身上滿是閃光點、值得我們欣賞的人,跟一個在我們眼里一身缺點的人相比,態度肯定會有所不同的。
如同一面鏡子,我們對對方不同的態度也會收到對方不同的反饋,這就會影響彼此的關系。
其實,不僅別人需要我們的欣賞,我們也同樣需要別人能多看到我們的優點,少盯著我們的不足,對我們多一些欣賞、理解、鼓勵和包容。也就是說,我們大家都需要一面優點放大鏡,而不是一面缺點放大鏡。
所以,多用優點放大鏡,少用甚至不用缺點放大鏡,多看對方的優點和閃光點,對他人多一些欣賞和寬容,能夠讓我們的人際關系更和諧,讓我們的生活更愉快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