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分這東西著實奇妙,不單存在于人與人之間,人與一座寺廟之間,亦是如此。
那是在瑞安游玩的一個夜晚,結束一天行程后,我打車回酒店。車子在霓虹閃爍的街道上疾馳,我欣賞著窗外的城市夜景,不經意間,瞥見遠處山上有一座亮著燈光的塔身,于墨色的夜空中格外顯眼。
我好奇地向司機詢問,司機帶著自豪的語氣回答:“這是我們瑞安城的標志——隆山寺的隆山塔?!本驮谀撬查g,這座神秘而美麗的塔在我心中埋下了種子。
于是,次日午后,哪怕外面驕陽似火,我懷揣滿心期待,拉上朋友,踏上了尋訪隆山寺隆山塔的征程。
隆山寺位于隆山公園中,距離瑞安市區不遠,只有七八公里路程,開車半小時左右即達。隆山寺所在的隆山并不高,故而想要禮佛,相較于我經常去的秦嶺終南山的寺廟,要容易許多。
我們沿著青石臺階的山路向上攀爬,耳畔是蟬鳴與微風交織的樂章。途中還碰到不少拎著水桶上山打水的當地人,這也從側面表明隆山寺上方有泉水,且水質應當不錯。
沒多久,一座呈六邊形的磚木結構的隆山塔就矗立在眼前。仔細瞧去,隆山塔共有七層,每層皆為飛檐翹角,古樸之中不失莊嚴。
聽旁邊的阿婆講,隆山塔足有 38 米高。怪不得一眼望去,它宛如一位巨人,在綠色叢林之中,靜靜地凝視著這片土地,守護著整個瑞安古城。
隆山塔從前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尚未建塔之時,有個人在隆山頂上挖黃泥,竟挖出一口大鍋。他只當鍋里藏有金銀財寶,便拿來鐵鍬將鍋撬起。剛撬開一角,里面“呼”的一聲,鉆出兩條大蛇。那人被嚇得不輕,轉身就跑。沒跑多遠,回頭一看,這兩條蛇已然變得有稻桶般大,十來丈長,蛇頭上還長著兩只角。那人驚得大喊一聲“皇天,菩薩”。誰知這么一喊,兩條大蟒蛇就縮小了身子,鉆回了鍋里。后來人們擔心這兩條蛇精出來作惡害人,就在鍋邊修建了這座塔,將這兩條蛇精鎮住。因這蛇頭上有角,認為其就是龍,所以又稱隆山為“龍山”。
塔身周圍放置了一圈長條凳,坐著一群悠閑的阿公阿婆,他們有一句沒一句地聊著天。這幾年,瑞安的經濟發展狀況良好,老年人的福利更是十分優厚。溫州人的一大特色便是子女在外努力打拼,老人在家安享晚年。
我繞著塔身漫步,感受著它的莊嚴與古樸。從塔基至塔頂,每一處細節似乎都在訴說著往昔的故事。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一旁的隆山寺正在修繕。寺門緊閉,施工的嘈雜聲打破了原本應有的寧靜。但即便如此,從那飛檐翹角、朱紅色的梁柱、寺門口的六牙白象,仍能依稀想象出它往日的輝煌與莊重。
我站在寺外,久久凝望。那尚未完工的建筑,如同一個未竟之夢,讓我心中滿是對下次相逢的期盼。
我本無心入隆山,奈何隆山入我心。夏日的余暉灑落在身上,我帶著些許遺憾,但更多的是對未來的憧憬。回望那山、那塔、那寺,心中暗暗起誓:下次,定然再來瑞安,再次走進這充滿歷史韻味之地,聆聽它們更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