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過去的事情,你會無意識地記住事發當天的日期,像紋身一樣,洗不掉。
2019年6月12日,天氣晴,我離開了工作三年多的地方。
那天在公司樓下攔了車,抱著三年來攢下的辦公室用品,坐進車里,拉上車門的瞬間,司機啟動了發動機,一氣呵成的那么順理成章。
2019年6月13日,我用了一天的時間,與整座城市道別,內心平靜如水。
2019年6月14日,當年最后一次感受西安凌晨的街道,天剛蒙蒙亮時,我已經在國際航站樓候機了,候機廳很嘈雜,趕早班機出門旅游的老年團喧囂熱鬧,充滿活力。
帶著兩大包行李,我離開了我的父母親朋,離開了我的家鄉。
如果足夠勇敢,就不怕一切歸零。其實我也很慫,只不過懶于瞻前顧后罷了。
終于踏上美國的土地,那是我五年來最大的愿望。
Ben在大學畢業那天跟我說,讓我等他三年,他畢業就接我去美國。我信以為真,但后來才發現,沒文化,真可怕!我也不知道那些電影里情侶們再也不見的橋段是不是源于生活,反正我們也差點再也不見了。
阻隔我們的不單單是距離那么簡單,Ben在美國的工作很難搞,不能隨隨便便回國。我要辦的美簽更是難上加難,無房產無車產無存款的大齡適婚女單身,憑著護照上僅有的幾個亞洲小國家的往來記錄,我被簽證官拒過一次。
拒簽那天是2017年9月15日。
名下無房無車無存款,工作一般,大齡適婚,幾乎每一個拒簽理由都和我當時的自身條件非常匹配。人嘛,越奔著一個地方使勁,就越容易受挫。
壞事發生前,總是有征兆的。面簽那天早上,給我送資料的簽證中介遲到了,導致我差點錯過預約的時間。好不容易進了大使館的前廳,排在我前面的女孩,文件里一個金屬物件反復安檢都只聽見異響,卻找不到是什么,導致我也跟著一遍又一遍地檢查。最后遇上了一個死活不給過簽的面試官,算我一起,接連拒簽了四個人。
“對不起,根據美國法律,我今天不能給你簽證!”這句話爛在了我的腦海里。那天從大使館走出來,感覺自己灰頭土臉的,尤其是看見別人手里拿著過簽的紙,有說有笑,我的心里更不是滋味。損失的不僅僅是一筆簽證申請費,更是被這一紙拒簽打破的希望。
那天,我一個人坐在廣州大使館外的臺階上,回想起2014年5月20日那天,我陪著Ben,來到同一個地方,他申請美國學簽,而我就像是等待高考放榜的孩子,緊張到手足無措。他從簽證中心出來,還跟我開玩笑說被拒了,裝作一臉沮喪,害我好一陣擔心。
他說我是他的天使,他出國考GRE,考托福,辦簽證,都是我陪他一起去,每一次都相當順利。
然而這次,同一個地點,不同的心情。我坐在路邊一邊抹眼淚,一邊給Ben打越洋電話,那會兒,連我自己都覺得這段感情走到了盡頭。他是背負著全家人的期望出的國,這輩子要扎根國外,工作、移民,不打算回來了,而我,首戰就以失敗告終。并且在美國移民局留下了拒簽案底,短期內更是不可能重新申請。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Ben見我哭的傷心,轉念就說,既然我去不了美國,白白準備的簽證材料不能浪費,不如去申請一個申根簽,歐洲游一圈也不虧,我們歐洲見。
接下來的兩年,我們用這種方式,約著最貴的會,一起到第三個國家旅行,成了我們唯一的見面的機會。
至今回憶起來,那些走過的路,見識的人,都是我這二十多年人生里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