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好奇怪。為什么我可以一天看十二個小時的晉江還覺得意猶未盡,拿起專業書來一天看六個小時就覺得今天的自己是個奇跡呢?
(圖片源于網絡)
? ? ? ?是閱讀慣性?是思維惰性?大概兼而有之。
? ? ? ?如果要排一個容忍度等級,現在的我大概率會排成:晉江>《內經》《四圣心源》等>雜志>醫話>文獻>教材。我不知道后五個的排序有沒有問題,但我知道排最前面那個有點麻煩。在看晉江時,我能感受到我的精神在興奮,而我的大腦、晶狀體乃至整個身體都在抗拒,即使是在假期自由安排的時間段,還是會有一種“我在偷偷摸摸看”的興奮、緊張、不安和刺激感。晉江上的文章很年輕、很新鮮、很有創造力,很能抓住讀者的心,很會把握讀者的心態,甚至評論區的互動和“作者有話說”的反饋還會讓讀者產生參與感,但是其深度、厚度、重量總是沒能到達那條線的——因而不可沉迷。
? ? ? ?解決辦法還是有的。多看看《內經》《四圣心源》之類的書是一個辦法——可以一定程度上對看閑書起到抑制作用:有點像是細細品嘗了龍井之后就會對雪碧興趣下降,畢竟若是讓后者的味道蓋住了前者的余韻,未免得不償失。找到一個合適的競爭對手或者學習伙伴絕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過強求不來。給自己施加一些推不掉的壓力或許是被我排在最后的那個方法:這個加壓的度實在難以控制,不足恐致拖延,過度便會被卷入情緒的漩渦——效率最低可以直降至零,不過風險與效果是對等的。
? ? ? ?不如先試一試,兵分三路,“三”管齊下。就當做是自己胡思亂想的“理論”之下的實踐了——會有驚喜也說不定?
?2021.9.5 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