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事兒對于目前能力的我來說實在是多,粗粗列了下纏繞心態的事情就有18條,看看都眼花。突然想到昭和棋圣吳清源對當時在日本學棋的聶衛平說過的一句話。說有一天,聶衛平與沈君山神侃橋牌,一旁的吳清源聽到后,主動走過去認真地對聶說:‘搏二兔,不得一兔’。”
對于現在的我是不是在搏二兔?搏18兔?似乎就是,不僅搏18兔,還搏18兔的每根汗毛,怎么能心態不亂呢?
就拿寫總結來說,年終總結從開始寫到現在都快一個月了,本來打算12月底花三天寫完,結果“多維度”一思考,越寫越多,越寫反而發現沒寫的也越多,我的天呢,照這樣寫一個總結能整出本書來。總是在增加新的內容,舍不得刪掉那些看似有用實為負擔的內容。這肯定有問題。
相反,在工作上,由于年前大意,把自己記錄了一年的工作安排表給覆蓋成其他文件了。剛發現時一陣傷心,覺得記錄了一年的資料沒有了,好像少了點什么。但是當自己重新進行安排表的設計時,雖然記不起原來的每個細節,但是記住的都是重點,反而新版的表格更簡潔了,這也是個意外的收獲。
上面說了問題,如何解決呢?其實解決的辦法都知道,就是柯維的要事第一咯,但是真到做起來,還是沒有得心應手。是覺得積累的內容是自己的一部分從而太過執著么?還是因為別的原因?
今天看到古典關于斷舍離的分享。有兩句話對我啟發很大:
1.不良庫存=負債
雖然記錄很重要,但是記錄這種事情能讓APP做就讓APP做。比如說時間的記錄,睡眠的記錄。這種記錄做多了,角度多了,真就成了大數據。數據一多,頭緒就容易亂,要么發展出個人處理大數據的方法論,要么就必須定期刪除或者忽略掉一些數據。千萬不能使這些數據庫存變成負債。
很多人都推崇《奇特的一生》中的柳比歇夫,在我看來,他的堅持和積累是我要學習的,但是他的“時間統計法”是不能學的,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他不是在記錄時間,而是被時間記錄了。對于他那個時代,可能收益大于投入,因為沒什么人這么做,也沒有什么工具能幫他做。但是對于我們這個時代,可能就得不償失了。這就引出了第二句對我啟發很大的話。
2.以自己為主角,以現在為標準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在不自覺中成了小人。這里的小人不是通常所說的“卑鄙小人”的“小人”,這里的小人只是小于君子的人,是成為君子之前跳不過的一個階段而已。以自己為主角說的就是要役物而非役于物,這又是一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的事。
以現在為標準說的是,以當下或者近期是否有用為標準,沒用的就舍棄。這里有人可能就要問了到底是活在當下還是活在未來呢?先初步說一下,活在未來是從結果上思考,活在當下是從過程上思考。以后有時間專門寫篇文章整理一下。
總結一下,這周想說明的其實就一句話:只抓今天要吃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