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更好的在一起,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為了能讓孩子與我們更好的分離。
聽到這里,爽媽的眼睛變得模糊了,不知是自己過于感性,還是因為正感受其中,腦海中時不時地回想起醫生把兩個寶貝放在我的面前,第一眼看到小小的她們,把她們小心的放在懷里的場景。
回憶溫情的把她們抱在懷里吃奶,逗她們開心玩耍的瞬間,回想著脫下腳下的高跟鞋,挽起頭發,一頭扎進廚房為她們精心準備的每一餐輔食。
都還是那樣的清晰明了,牙牙學語,趴,坐,爬,走,從一步一步的行進,到現在獨立的上日托,離開媽媽一整天,果真是我們在用全身心的愛讓孩子和我們分離。
今天喂二寶吃奶時,看著二寶吃著奶還在上揚的嘴角,感受著她滿足快樂的表情,擺弄著她的小手和臉蛋,仿佛一下把記憶拉回了大寶小的時候,再看看眼前如風一樣奔跑玩耍的她,莫名的內心泛起一陣感傷。
小小的她們就這樣一天天的長大了,有些無情,有些慌亂,此時此刻,好想讓時光走得再慢一點,讓自己再多抱抱她們,親親她們,再多與她們膩為溫存一些。
等到我們真的需要慢慢和她們分離的時候,我們也好有分離的勇氣和珍貴的回憶,想到這里,突然感謝于二寶的到來。
是她的出現讓姐姐還會像小嬰兒一樣依賴需要媽媽,是她的存在讓我再次感受到了作為媽媽的溫存。
是她和姐姐的爭搶讓我和爸爸感受到了強烈的被需求感和幸福感,更是她讓我們以后彼此的分離增添了一份牽掛和不舍。
研究猶太家庭教育的專家周老師指出,猶太的媽媽之所以能夠培養出全世界最多優秀孩子的母親,只因為她們懂得母愛的真正目的。
即母愛是為了能讓孩子與母親更好地分離,讓他們獲得獨自生存甚至感受幸福的能力,因此她們這樣形容自己對孩子的愛和教育,特別狠心特別愛。
周老師在她的講座中,對母愛的描述如下:
當我們懷胎十月,寶寶呱呱墜地的時候,我們成為了媽媽,從此我們的心中有了希望,有了牽掛,就像春天的小樹長出了嫩綠的新葉,小草發出了綠綠的小芽。
那一刻起,我們決心用自己全部的愛和付出來呵護她的成長,無私的,不求回報的,甚至可以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換的。
這是母愛的春天,充滿希望和憧憬,讓人賞心悅目。
當我們的孩子慢慢長大,變得越來越壯,越來越獨立,就像小樹一樣,樹干越來越粗,樹葉也越來越繁茂,能夠獨自抵擋一些風雨。
我們還是無私的呵護她的成長,就像夏日的陽光一樣熱烈,但當我們看著她們走入校園的背影,拉著他們已經有些寬大的手掌,也許那時心里會略有悲傷吧。
這是母愛的夏天,艷陽高照,熱情似火。
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推移,最終我們的孩子長大成人,需要像參天大樹一樣,獨自撐起一片藍天,為小家搭起一片陰涼,那時我們還是會用堅定無私的愛和曾經共同的美好來勇敢的和她說再見。
而我們現在和曾經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能讓她更好的和我們分離,能讓她不斷的擁有自己獨自生存下去的能力,獨自感受生活幸福的能力和獨自開啟小家生活的能力。
這是母愛的秋天,充滿著沉甸甸的收獲和辛勞之后的喜悅。
都說猶太人的家庭教育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家庭教育,僅占世界0.3%的人口居然可以創造出世界40%的社會財富,超過30%的諾貝爾獲獎者都是猶太人,這和他們對家庭教育的理解和踐行是息息相關的。
從上面的這段對母愛的描述,我們就可以感受到,猶太媽媽把對孩子的保護,陪伴和教育視作一切的首要,在她們的思想里,無法接受孩子不愛身邊長大的現實,更不會發生管生不管養的現象。
想想在我們國家,有多少孩子還沒能如愿的和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由老人照看著,這的確是我們的大國情,是我們國家特有的現狀和文化,但是,是否也是爸爸媽媽心底那根深蒂固的無所謂和不在乎,加劇了這種現象的蔓延呢。
李笑來曾說過,當我們真正覺得一件事情或一個東西重要的時候,所有的選擇都會讓位于它,而且無論為了這個選擇付出多少代價和辛苦,你都會覺得值得并心甘情愿。
沒有選擇和孩子在一起,只能說明和孩子在一起在你的心中沒有那么重要罷了。
猶太那樣一個多子女文化的民族卻可以把家庭教育踐行得如此精辟,讓家里的每一個孩子都得到爸爸媽媽的保護,教育和陪伴,著實讓人敬畏。
最近經常和幾個二孩媽媽聊天,聽到她們感慨,有了老二,感覺都沒時間教育孩子了,尤其是老大,已經放任其發展了。
每每聽到這樣的話,我都會忍不住的插上一嘴,倆孩子怎么了,一樣可以專時高效陪伴,一樣可以高質量的成長,一樣需要父母的悉心全情的教育。
就像爽媽的公眾號名字一樣,帶好大寶,養好二寶,應該成為每個二孩家庭的終極目標。
有的媽媽說,沒辦法,我需要工作,實在不能在家里一直陪伴孩子,只能請老人幫忙,這點我們和猶太媽媽的確不一樣。
我們中國媽媽的工作大多會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無法將照顧孩子與工作兼得,而猶太媽媽大多都會自主創業。
6個猶太媽媽中就會有3個自主創業,而且會比較成功,一些媽媽還會成為比較優秀企業的創始人,她們經常是孩子前一秒睡著,后一秒就會拿出電腦開啟工作模式。
想來時間和效率就是這么擠出來的吧。當然猶太媽媽對孩子愛和教育的智慧絕不是僅此而已,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需要慢慢的學習。
最后用著名心理學家,同時身為猶太人的弗洛伊德對母愛的評價來結束今天的文章。
她曾經在自傳中這樣描述自己的母親:“可以說,母親總是給予我無限的滿足,在我的印象中,母親總是溫情脈脈和親切溫暖的。總之,我認為,一個為母親所特別鐘愛的孩子,一生都有身為征服者的感覺;由于這種成功的自信,往往可以導致真正的成功。”
為了能讓孩子真正的“成功”,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無私的陪伴和共同的成長,哪怕這最終注定是一場望著背影的別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