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來到這個世界上,赤裸裸來,功德圓滿的赤裸裸走,今生德行未滿的會有身后一堆事。
孩童在兒時總被教育,要愛惜衣服啊,不能弄臟衣服,衣服臟了是要被媽媽打的。文具之類的一定要放好啊,丟了會被罵的……在這種模式教育出來的孩子,很愛惜自己衣服很愛惜自己物品,一旦弄臟衣服或丟失物品會非常自責。在愛惜物品的同時,忘記了愛惜身體。
六歲的X穿了一件很美麗的裙子,穿上之美美的照著鏡子。我媽媽給我買的裙子真好看吶,我好喜歡這件裙子。媽媽告訴我,今天的所有活動都不能玩了,我不能弄臟我的裙子。結果一天過去了,她什么也沒玩,之因為太愛惜自己裙子了。
我在讀者雜志上曾經看過一篇文章《二姐》,這個姐姐因為把豬弄丟了,被父親打到下體流血。若干年之后我才明白窮人父親對一頭豬的看待比家中一個女兒要重要。這次打不僅讓孩子承擔過度責任,也承擔了父親的怒火和心理比較。這次打也改變了一個農村未讀書女孩的悲催命運,將她推向泥潭。
格言雜志中有一篇文章《我的瘋子娘》寫的一個片段,男主人公小男孩打了村干部的兒子,被村干部找上門來,父親用盡全身力氣打兒子打瘋妻子,打的皮開肉綻,村干部才滿意的走了。因為窮,又沒有當時處理兒童打架的能力,只好用大人的怒火來平息。
獲得諾貝爾獎杯的居里夫人常常把獎杯放在家中很平常的地方,她女兒時常把玩,總是沒把獎杯當回事兒。居里夫人的朋友來家里做客,疑問于居里夫人,怎么可以把那么貴重的獎杯給孩子玩?居里夫人卻不以為然。因為獎杯沒有孩子重要。
外在的衣服與身體來說,肯定是身體更重要。就好比很久以前,我們去集市上選動物,肯定選膘肥體壯的。而不是看配備的其他物品如何。物質豐富的今天,很多人將外在衣服與內在身體本末倒置了。與其做一個噴滿香水的稻草人,不如做靈魂有著內在豐盈的人。抓娃娃教育,從小愛起,孩子比衣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