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不盛產外國人的小城,在我狹隘的中國朋友圈里,在我還不足以用流利的英語與老外談笑風生時……真的不曾想到有一天會有這樣一個人闖進我的生活,而且是印度人。
如同印度旅游局的那句宣傳語"不可思議的印度"一樣,我至今覺得我們的相識也是真的不可思議,包括昨天的微信視頻,都讓我有一種不真實的恍惚感。但事實是我們已經成為好友將近兩年了。
剛開始知道hello pal純粹是為了提升英語口語,在朋友的推薦下我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下載了這個他稱之為老外聚集地的軟件,實踐證明確實如此(真的不是廣告呀,用戶真實體驗,但是感覺沒有以前好用了,因為現在里面都被咱們中國人占領了哈哈)。這里有遠在歐洲的英法意小伙伴,有與我們一衣帶水的近鄰日韓,有可愛的東南亞姑娘,也有頭發天然卷的非洲朋友,當然還有一些在中國工作或學習的外國人。
我與很多不同國家的男孩女孩都有過蜻蜓點水般的淺聊,我深深地感受到通過言語可以對一個陌生人進行判斷,判斷出他是否值得進一步深交。誠然,這個平臺也是魚龍混雜的。有些外國人來這可能就是為了撩妹的,這部分人通常在簡單的寒暄之后就直切他們的主題:Do you have a boyfriend?遇到這樣的人我就直接告訴他有,不會繼續聊下去。但是也有一些人經過時間的沖刷篩選,成為了陪伴彼此一時的好友。
印象中比較深刻的有三位。第一位是有些藍色雙眸的美麗的俄羅斯女孩,我不知道是不是外國人看起來都比較成熟,從她的頭像來看我以為至少是和我同齡,沒想到是一位17歲的高中生。有一天她告訴我她和她喜歡的男孩子在一起散步,她說這個男孩非常的優秀,但現在她們僅僅是朋友關系。從她的言語中可以感受到她的興奮和雀躍。這讓我想起17歲的我,17歲的情竇初開,17歲傻傻的暗戀時光,只是我沒有和他一起散步的勇氣和機會。都說外國人不吝于表達情感,他們對愛的表達是熱情而奔放的,我想這個俄羅斯女孩最后應該會她喜歡的男孩在一起吧。
前段時間看單純的小美好,陳小希喜歡江辰,全世界都知道,江辰喜歡陳小希卻只有他自己知道。很多人都羨慕陳小希,可是別忘了幸福往往是要自己爭取啊,如果不是陳小希張揚的表達自己的喜歡,讓江辰聽到,感受到,我想他們最終也只會成為最普通的高中同學,僅此而已??墒乾F實中的陳小希是多么稀有的存在啊,大多數的我們會選擇隱藏,在角落里默默地關注,因為害怕拒絕,所以從不曾有開口的勇氣。
第二位是我國211院校的一名大三學生,不是說我妄自菲薄,而是優秀真的是一種習慣。從交談中我能感受到他是一個很努力向上的青年,拿過多次獎學金,大部分時間待在實驗室做研究,每天會用英語寫日記。和他聊天之后,我愈發覺得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在于能否持之以恒的做到,水滴石穿的故事我們從小便耳熟能詳,聚沙成塔的力量我們會嘆為觀止,唯手熟爾的道理我們也都了然于心。但是真正堅持并落實于行動的人很少,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就是最常態的寫照。
第三位就是我的印度好友了。與前面兩位的不同之處在于我和他至今還保持聯系。其實這個國際化的虛擬平臺注定了很多人都只是匆匆過客,我們幾乎不會相見,只是在彼此無聊的時間里成為一種饒有趣味的談資而已。但是很慶幸,時光留下了這個印度朋友。在這里還得感謝微信,他說因為這個軟件經常打不開收不到消息,所以用微信可能會更方便。出于本能的防御心理我并沒有同意,直到多次的聊天之后,我對他的為人有了更深的判斷,才添加了好友。就這樣我們的友誼一直依靠微信的存在維持至今。
在沒有認識他之前,我想我和大多數國人一樣,一提到印度首先想到的是印度阿三,開掛的火車,臟亂的街道,不安全以及讓人瞠目結舌的習俗等。當然除了定勢思維的影響之外,還有一些其他因素。我不知道是不是這個軟件在印度很風靡,上面的印度人挺多,有些人的素質確實一言難盡,也拉黑過不少。所以對于他的消息并不太想回復。但誰讓我是個頭像協會的呢,我一直認為一個人選擇什么樣的頭像很大程度上也可以折射出這個人的性格和氣質類型。只因為他的頭像(不是他本人)和其他印度人完全不同,這讓我決定回復他一樣。果然之后的聊天讓我覺得我的判斷是正確的,不一樣的不僅僅是頭像還有思想、文化和素養。
最開始我們聊天的話題都是圍繞兩國的文化和習俗。因為我真的非常好奇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神奇的國家,我試圖從他這里尋找答案。印象中有幾個比較有意思的回答。我委婉的問過他吃飯用手不會覺得燙嗎?他的答案讓我覺得他是一個可愛的人,他說有時候也會覺得燙但是已經習慣了。關于吃,他們幾乎每天都吃咖喱,但是種類豐富多樣,在我的城市里我只吃過一種用土豆做成的咖喱蓋飯。我們有兩個半的時差,他們一日三餐的時間跟我們有很大差別,中午要到三點左右吃飯,晚上在九點左右。我曾經不經意的跟他說他們的吃飯時間很遲,他表示他也很無奈,但是他改變不了,因為是他媽媽做晚飯,等到他工作以后搬出來住或許會改變,他還說科學研究表明七點之前吃晚飯是最健康的。他是一個標準的印度教徒,肉類食物他們只吃雞肉和魚肉。特別有趣的是,他很疑惑我們怎么吃魚,我告訴他用筷子。但我覺得他一定很難想象用筷子是怎么吃魚的吧。
我們從新聞上都聽說過女性獨自走在印度街頭是很不安全的。我曾經就這個問題跟他聊過,他說晚上女性獨自走在昏暗無人的巷子里確實會有尾隨者。于是我隨口問了句為什么會有尾隨者呢?他發出來一個笑哭的表情,并說這個問題你應該問尾隨者,我也不知道啊。瞬間我意識到自己好像問錯了問題,尷尬的連忙轉移了話題。好在這個時候我們已經很熟了,所以也不會拘泥于這些小事了。
他們的節日多半是和信仰有關,有各種神像之類的。這點在印度電影中都有所體現。我印象較深的一個節日,名字記不太清了,但是我記得內容是姐姐要給弟弟編一個手鏈,然后幫弟弟戴上。他拍了一張戴手鏈的照片給我(很多時候當語言出現無法溝通的障礙時,圖片是最好的解釋工具),那是一個紫色的串珠手鏈,但是在我們這邊男生應該不愿意戴這種手鏈,即使只是節日的幾天。所以我覺得這也是文化的不同吧,反而我覺得他更為淳樸。
他有一輛很酷的摩托車,這本來沒有什么新奇的。但是他告訴我這是bike,可是在我過去的學習中,我明明記得bike是自行車啊,為此我還特意去查了字典。后來我才明白他們的bike就是指摩托,自行車用bicycle。前不久他給我發了一個新聞截圖,上面是ofo小黃車的圖片。他問我有沒有用過,我很自豪的告訴他當然用過,這是全民自行車,大家都可以用。他對此表示很羨慕。
我們的社會文化有太多的不相同,如果非要說有什么相似之處,我覺得就是人口壓力和就業壓力了吧。今年一月他從大學畢業,和國內大學一樣,在畢業之前他們也需要完成自己的畢業設計。只不過從他的描述中來看他們并不是個人獨立完成而是進行分工以團隊合作的形式來完成。畢業后的他同樣面臨著嚴峻的就壓形勢,可能是因為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他又開始繼續通過自學,想考取銀行這類的工作。直到現在他才通過兩輪考試還要繼續備考。有段時間他曾告訴我他可能得了抑郁癥,我盡可能的給予他安慰和鼓勵,最后還給他推薦了抖音……還好,現在他終于度過了那段難熬的日子,我想這就是朋友的意義吧,不必時時聯系,但在需要的時候可以相互傾訴,彼此分擔。
印度的等級制度十分森嚴,以前上課時老師也說過印度教把人分為高低尊卑不同的4個種姓。我很想問問他關于這方面的問題,不知道他屬于哪個種姓。但最后還是選擇不問。至于原因,我也說不上來,只是覺得這樣就已經很好。
中印關系似乎一直就不太友好,自洞朗糾紛之后愈演愈烈。前幾天他給我發了一個新聞,大概意思是印度政府限制印度網民使用中國的42個app,并稱之為間諜軟件,會竊取用戶信息。其中微信包括在內。所以他問問我有沒有其他的軟件(我們很久沒用hellopal了),很可惜他說的我都沒搜到,最后我提出用郵箱的聯系方式。不過目前為止他還沒有卸載。
我們之前一直用的是文字形式聊天,最近幾個月才開始用語音。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對我的口語不自信,他的英語很好,起碼比我好太多,他們的數學課本、作業都采用全英文,而我們除了英語課估計再沒有在其他地方用過英語了。Practice makes perfect,這是必然的差距。他的音質很不錯,盡管如此聽不懂還是聽不懂(哈哈)。有時候實在不知道他在說什么我就只能用傻笑來掩飾我的尷尬,大概他也能感覺我的尷尬跟著一起笑,最后笑語中結束了聊天。昨天是我們第一次視頻,覺得有些不真實,畢竟中國和印度距離甚遠,這應該是我跨越地理區域最長的一次國際視頻。很激動亦很感慨,網絡將世界連成了一個地球村,我們都生活在這里,這么近,卻又那么遠。
也許我們永遠不會見面,但那又怎么樣呢?陪伴過彼此一段時間的人都應該感謝不是嗎,哪怕是在看不見的地方,但只要三觀一致,精神相通就是最難得的存在。
我想未來我們的友誼依然會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思想的交流,文明的碰撞,更多妙趣橫生的文化差異正在一點點的揭開面紗,很感謝遇見了你,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