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去讀心教育標本:洛陽西下池學校
一一隨河南民辦教育共同體游學西下池感悟
士別三日,刮目相關。西下池學校校長、如今洛陽西工區的教育局局長李艷麗首創的心教育,已迭代升級到學校心教育、家庭心教育、社區心教育三位一體的全息心教育生態的新高度。西下池的從心出發構建的教師、學生雙素養課程體系,從文化診療、診愈視角出發創建的滿足兒童需求出發的科技、生活觸為一體的STEM自成長文化景觀,這些原創的理論、實踐探索值得同行關注、研究。
昨日游學西下池給我印象最深刻有三點:
1、衛生間(廁所)管理水平是一個學校管理縮影。該校學生衛生間設施配置、溫馨環境與管理,彰顯了以生為本的細節落實,讓人能覺察、感知到這所學校以培養師生內在秩序感的規則管理的魅力。與會的民辦同仁,咱校的廁所管理處于什么生態,是否映射出學校管理定位與層級落差?
2、把資源放到學生最需要、最易接觸到地方,提高教育資源利用率,該校一室多用,操場上的跳繩、器材,樓梯上飲水機、洗手池、圖書柜、電腦,無不為師生提供方便。試想,許多民辦學校高大上的圖書館、實驗室、微機室設計在樓的頂層,師生使用方便嗎?會議室、學科功能室利用有多高?許多倫為擺設,成為供領導參觀、炫耀 資本。請思考能否將實驗器材放到教室,能否在餐廳、走廊、宿舍、校園配書柜?
3、簡潔、通俗的“讀書、讀書、讀書“的校訓。這句話有三層含義,一是閱讀,一是悅讀,一是越讀。請思考,你校的校訓有個性嗎?是不是放到哪所學校甚至放到工廠、醫院都適用的、類似求實、團結、創新等組合的萬能式的,你校的辦學愿景、目標、三風一訓有多少師生能記住,能解讀其含義,能去踐行?
西下池的心教育實踐是要靠用心去感悟的。
1、該校的教育定位于讓學生認識兩個世界,一個是外部世界,一個人是自己內心世界;培養學生三識一一學識、常識、見識;采取慢養、順養、牧養的自然生長模式。請思考,有哪些民校同步關注學生外部、內心世界和諧發展?哪些民校重視了學生常識、見識的培養?哪些民校骨子里不是恨不得讓學生吃激素快速生長?搶跑、催熟的孩子能走多遠?
2、該校心教育核心理念是:愛、自由、規則。愛就是無條件接納孩子;愛就是讓孩子成為他自己,而不是成為你希望成為的樣子;愛就是黙黙耕耘、靜待花開;愛就是放手、陪伴。尊重孩子選擇,讓孩子自主、自由、自然生長。真心愛學生就是:蹲下來平等談話,拍肩膀釋放按撫,手挽手幸福走路,眼對眼含情交流,舉起來激動表揚,抱一抱真情告別。
外在制度約束對人影響是暫時的,而內在秩序感建立的規則養成是長久的。試想,多少孩子在校所謂良好表現、行為不是本著不想惹麻煩、想得到獎賞、取悅老師、家長等而表演、偽裝出來的?一旦走出校門,多少學生不原“形畢露”?若學生養成了內在秩序感,他認為這是我的行為準則,不論私下還是公共場合,不論現在還是將來,我這樣做是出自內心的,很自然的事,這不從根上解決了這個教育難題嗎!
請堅信小學孩子問題多數都不是思想、品質問題,而是心理問題。不是孩子有問題,而是孩子缺少某項技能訓練。養育孩子過程,就是溫暖修行過程。
為此建議踐行如下校園(班級)生活十條黃金規則。
為了讓師生盡快適應“從家庭生活走向校園生活,個人生活走向團隊生活”的轉型,盡快養成內在秩序感,特倡導如下校園生活法則。
1)、粗野、野蠻等不文明的行為不可以有。
內涵解讀:粗野、野蠻等不文明列舉:亂扔果皮紙屑、見垃圾不主動撿起;說臟話;在泥土地面上滾爬;拿著未吃完的饅頭等邊吃邊出餐廳,在校園公眾場合吃零食;在校園追逐打鬧;在校園教學區、書香苑高聲喧嘩;在校園墻壁上亂刻亂畫;掌在公共場合起哄、鼓倒掌;在校園穿拖鞋來回走動;不換鞋襪進宿舍,晚上就寢不洗漱;上下樓梯推搡別人;給別人起不雅外號;在上臺領獎時用一只手接獎品、不行隊禮等
2)、學會微笑;學會等待;學會說不。
內涵解讀:教師在校園見到學生、在課堂上要面帶微笑;學生在校園遇到外班不熟悉同學要面帶微笑點頭問好。
需要等待區域:就餐、加餐、上下車、接開水、上下樓梯、進出教室、閱覽室,面批作業、商店購學習用品等。
學會表達自己情緒;不隨從別人進網吧;不隨從別人翻墻逃學;不隨從別人捉校園觀賞的小魚;不私自挑逗、喂食校園小動物;不隨從、模仿別人做學校禁止的事情。
3)、用過的東西請歸位。
內涵解讀:需要歸位物品列舉:學習用品、洗漱用品、衛生工具、閱覽室查閱圖書、桌凳、臨時借用物品。
4)、別人的東西歸別人所有,自己的東西歸自己支配;未經允許,別人的東西不能動;不打擾別人。
內涵解讀:未經允許不能私自翻別人手提包,吃別人零食,拿、使用別人的學習用品、洗漱用品。
同學在午休、讀書、學習、寫字、活動時,盡量不要干擾、打擾。
5)、犯錯誤,要敢于承擔;做錯事,要真誠道歉;
內涵解讀:不良行為列舉:犯錯后狡辯、拒不認錯、推卸責任;不情愿、敷衍塞責道歉。
6)、好東西要學會與別人分享。
內涵解讀:分享是一種美德。好的喜訊、好的學習方法、成果要與同學分享;旅游回來帶的紀念品要與好伙伴分享;家鄉特有的小食品要與好伙伴分享;自己的體育用品、玩具要與別人分享;自己課外書籍學習資料要與別人分享。
7)、學會把自己的愛表達出來。
內涵解讀:要大膽把自己對老師、家長的愛用對方能感受到、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如要學會擁抱表達喜歡、愛;要把老師我愛你、爸爸、媽媽我愛你大膽喊出來!
8)、合適時間做合適的事
內涵解讀:學習、生活、活動要講究秩序。不能錯位,比如自習課去打籃球、寫日記時間做數學作業、經典誦讀時間讀英語單詞等。
9)、不傷害自己、他人和環境;
內涵解讀:在確保自身和同伴安全前提下嬉戲玩耍;不帶鞭炮、刀具、打火機、煙酒、游戲機進校園;不觸摸、采摘花草葉子、花朵;不挑逗、私自喂養校園小動物,不在墻壁上亂刻亂畫。
10)、選擇合適的方式及時幫助別人或尋求接受幫助別人。
內涵解讀:在不傷害別人自尊、同伴又樂于接受的基礎上恰當、耐心幫助別人;幫助不是代替別人做,幫助不僅僅是可憐別人;幫助不是只說結果,不講過程。幫助不一定在別人知曉、公共場合進行;更不要把幫助做成施舍。
幫助別人是一種美德,接受別人幫助也是一種美德!接受別人幫助不是沒面子,更不是丟人的事。
3、西下池實現了從研究兒童重要性到研究兒童的方法探索的重要轉型。
研究兒童不僅僅是教師組織教學起點,更重要的研究兒童發展兒童是教學終極追求,因此,研究兒童是教師畢生的最重要功課。 研究兒童重點研究什么?研究兒童是如何學的。比如研究兒童記憶、理解、應用知識規律,又比如研究定義、概念、公式、定理(律)是如何建構的,還比如兒童的歸納思維、演繹思維、發散思維、聚焦思維、靈感直覺思維是怎樣相互影響、相互遞進的?研究兒童敏感期運用等等。研究兒童的心理發育:如孩子心情、性格、氣質、興趣、人際關樂、交友等;研究兒童自學、合作、探究的心理機制;研究嫉妒、男女接觸過敏的成因;研究群體行為與個體同樣行為心理變化等;研究兒童習慣養成。研究兒童各年齡段需養成的行為、生活、學習習慣;研究如何矯正兒童的不良習慣;如何培養孩子規則意識等等。研究兒童美育,關注兒童精神成長。研究兒童求真向善尚美發展歷程,研究兒童道德發展六階段發展規律,研究自學、合學、展示環節對兒童精神成長意義等等。
研究兒童現實路徑:一是借助畫心中果樹、畫全家福、畫五項圖(讓兒童把一棵果樹、一座房子、一本書、自己、另外一個人,整合在一幅畫中。回憶早期記憶、詞語聯想等方法為兒童建立診療與心理檔案,并科學解讀使用他。二是依據已有心理科學研究成果,借助觀察兒童表情、肢體動作行為推測兒童在不同情景中心理,測心術是我們了解兒童的又一武器。三是劉熱生提出的影響學習的五個因素分析一一學習五維調控技術。所有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不是由學生先天智力和主觀意識造成的,其本質是源于孩子情緒狀態不佳、知識體系建構的不完整、沒有積極穩定的學習習慣、缺乏自我管理與自我規劃的系統這幾個內在根源。
4、西下池的校園文化是科技、人文、道德、心育三位一體的立體文化生態景觀,不僅僅有育人功能,而且還有獨創的診療功能。
許多民校文化是直白的,告訴所教式的,而該校文化建構是自然的、生態的,是熏然、浸潤的。
文化是一個學校的生活個性,管理個性,習慣個性,追求個性,審美個性的的綜合體現,是教育傾向性的精神載體。可用下面標尺來自我反思一下民校文化生態。
1)、重文化符號、載體表述呈現的多,重文化行為、文化實踐落地的少;
2)、對文化表述固化的多,對文化搞年檢、重新解讀少;
3)、校長意志文化多,師生共同參與提煉少;
4)、重文化初始建設多,重文化內生長、再生長的少;
5)、重文化名片打造多,重組織、課程文化與之匹配、升級少;
6)、共性的、同質化的文化多,張揚個性的、自生長文化少;
7)、語言風格古今混搭、表述缺少邏輯推演多,風格統一、邏輯推演嚴謹少;
8)、碎片性、不成體系文化多,有主題、成系統文化少;
9)、以人文主題為主線的文化多,以科技主題為主線文化少;
10)、一成不變、靜態的文化多,動態、更新的文化少;
11)、為領導看、參觀的人看的多,實用的、能以文化人的文化少;
12)、靠口號、標語傳播文化的多,靠故事傳播、積淀的文化少;
13)、用成人語言表述文化多,用兒童語言表述文化少;
14)、立意在告知性文化多,立意在體驗性文化少;
15)、花巨資打造人造景觀的多,順天成自然景觀少;
16)、有意義的文化多,有意思的文化少;
17)、鼓勵成才的文化多,激歷成長、成人的文化少;
18)、崇洋的舶來文化多,民族、鄉土的土著文化少;
19)、關注平面開發多,思考立體開發少;
20)、預設的文化多,生成的文化少;
21)、關注文化景觀審美作用的多,思考特意創設文化景觀矯正孩子不良品質少;
22)、張揚大一統文化好處的多,關注文化過度穩定不利于創新少。
5、西下池的從心出發構建的教師、學生雙素養課程體系,實現了從以門類的增減為特征,關注“點狀課程的開發與需求把握,到知識、方法、問題等方面進行重新規劃、整合的關注學校心教育特色的打造的“線狀課程”;再到將課程教學、評價、管理、師生發展”觸為一體的關注學校整體規劃與文化創生的多維互動的“巢狀課程群”。尤其是運動健身,藝術修身、廚藝養身的教職工積極休閑課程,頗有特色。
反思我們民辦學校,“課程建設只是“點”的建設,沒有開成“面”的氣候:在辦學理念等方面還處于低層次、低結構,沒有建立與辦學理念匹配的課程話語系統。
學校課程開發仍處于零敲碎打的碎片式或拼盤式、大雜燴的開發狀態;沒有改變學校“有什么樣的教師,開設什么樣的課程; 有什樣的傳統,開設什么樣的課程”的現狀;側重學科寬度不夠,無法滿足學生全面發展需求,課程內容泛泛,深度不夠,無法滿足學生素養進步提升渴望。點之,課程品質有待提升。
最后我想談的一個問題是,西下池社團課程尤其是科技類活動課程,民校怎么落地?
從興趣小組到學分制選修課程。
釆取辦法是學校教師一人雙崗,即是學科教師,又是選修課程教師;一室兩用,即各班教室即是學科教室,又是社團課程教室。
采用選購、改編、自創三種辦法解決社團活動教材;人手一套器材采用家校分擔形式。學校層面出臺了《學校社團課程管理綱要》。綱要對課程目標定位、課程資源開發、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做了詳細規定。依據選修人數、學生喜愛程度、實施效果等對教師發放是學科2倍學科課時津貼,對自己研發課程資源,學校購買教師知識產權,只要使用,即是教師調離,也年年付費。小學生社團活動學分制管理。
可以成立學校文學院、學校藝術院、學校科學院,來統領學校社團審批、注冊、服務、評價、獎懲工作。
要求每期社團活動學分達到若干分才能評選三好學生硬指標,同時達到一定學分可申報三院會員、院士。
對學生自已牽頭創辦社團,有20人以上學生參加,并且依章程按時活動、成效顯著的給一定學分。
對學生社團活動成果評定給分,集體項目依據貢獻大小給分。
對學生排練課本劇、戲劇,依據導演、改編劇本、主演、配角給相應學分。
對聽“傾聽窗外聲音、名家進校園”報告的也加一定學分,對自已開設專場演出、報告者依據吸引學生數加學分。
縣城農村孩子科學素養怎樣培養?縣域民辦學校創客園如何建設與使用?為此筆者特提出如下創意和策劃方案,僅供參考。
學校可以發動師生收集或掏少量錢購買以下物品,構建創客園,開發創客課程。
不用玩具:模型飛機、汽車、輪船,玩具槍、變形金剛、玩具車、布娃娃等玩具。
廢棄電器:如手電筒、手音機、錄音機、電視機、VCD、手機、電扇等過時電器。
過時用品:如裝火石打火機、縫紉機、自行車、機械鐘表、手表、舊時紡花車、桌椅凳。
不用物品:如衣服、帽子、鞋襪窗簾、門簾、床單、被罩等穿戴、床上用品等。
創客園使用:觀一觀: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用一用。拆一拆:讓學生隨性自由折一拆,滿足其好奇心。裝一裝:借助工具讓學生拆后復原。做一做:可仿照樣品做一做。創一創:可利用創客園中零件、物品自己拼裝組合、創造新的物品。學一學:借助電腦上網查一查原理、構造、說明,明白其所以然。展一展:舉辦創客節,對學生作品定時展出。
創客特色課程預期目標與效果: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興趣,滿足好奇心。學會現代家庭生活中常用螺絲刀、板鉗、鋸、萬能表、電烙鐵等維修工具使用。為小創意、小發明、小制作三小科技活動找到有效載體。為從“生活走向科學,從科學再走向生活”提供又一實踐場所。
5、讓構建學校小小科學院、評選校園科學小院士找到有效抓手。
6、格物致知,求真求新;事事可創新,人人可創新,打造創客學校、微創新學校。
民辦學校同仁,參觀一所學校,怎樣讓收獲最大化:學思想,用思想去學,學出自己思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