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聞該書大名,這幾天終于看了這本經典。
第一次聽這本書時,就覺得這書名《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有點奇怪,還以為是講摩托車維修的。讀下來,發現其實真正寫摩托車維修的部分不多,主要是寫作者和兒子騎摩托車旅行過程中進行肖陶擴(19世紀末期與20世紀早期在美國非常流行的成人教育運動(同時也指其集會教育形式)。在1920年代中期以前,肖托擴集會在美國農業地區廣為傳播。肖托夸為社區提供娛樂與文化教育,與會成員包括了當時的演說家,教師,音樂家,藝人,牧師和其他各方面專家。但這一運動隨著廣播,電視,電影等的崛起而逐漸消亡。),一路上不斷進行心靈的探索、良質的探尋。而摩托車維修是作者探尋的途徑之一。
書中的重點非“良質”的討論莫屬了。里面說到,這世界并非只是簡單的二元論——主觀和客觀,而實際上是由心、物和良質組成的。但“良質”不可定義,唯有靠讀者自己意會。
于是,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也跟隨著作者的步伐,進行良質的探尋、哲學的追問。下面來談談對我來說十分重要的發現。
一
第一次讀下來,我發現良質,其實就是佛,是《道德經》中的“道”,是物我歸一后的本源。
我想到了《當下的力量》中說到的那個“當下”、那個身體深處的“未顯化狀態”、那個超越思維的純意識狀態——或許,這就是良質的所在。良質,是美的源頭,是神話的誕生地,是宗教的最終歸宿!
因此,要體察出良質,唯有保持內心平靜,深深地進入當下——其實,良質就在當下。佛,無處不在,良質,也無處不在!
二、
之前在閱讀《當下的力量》的時候,我在困惑,進入當下與發展科技有什么聯系,這在那本書里似乎沒有給出答案。但在這里,我仿佛看到了答案,因為書里多次提到科學與藝術、理性與直覺的關系——在古希臘人眼里,**科學與藝術其實是一體的!而聯結這兩者的,正是良質。
我想到了蘋果產品。
在《喬布斯傳》里面,就反復提到蘋果公司的理念——把設計提升到和科技一樣的地位。喬布斯說:“蘋果之所以能與人們產生共鳴,是因為在我們的創新中深藏著一種人文精神”。我相信正是這種融合,使蘋果產品與眾不同,透著一種充滿禪意的美。
從這里可以看到,現代科技之所以讓人焦慮,或許正是因為缺少一種人文精神,或者進一步說,是缺少把科學與藝術連接起來的良質。“真正的罪魁禍首不是科技,而是科技所帶來的一種趨勢,物化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正是良質的缺少,人們變得焦慮,科技也似乎給人一種冷冰冰的感覺。因此,在這里,我看到了當代這個“瘋狂”社會的救贖之道****——感受良質的存在,與科技融為一體。
三、
對于自己最熟悉的兩項活動:瑜伽體式和健身,在這里,也突然發現了它們的真正不同之處——良質的存在。(說明一下,瑜伽≠瑜伽體式。體式只是瑜伽中的一小部分!)
健身的時候,你和身體是主觀和客觀的關系。你針對的是每一塊實實在在的肌肉,你work out的,只是這些肌肉。
而瑜伽體式,卻遠遠超出了肌肉這個客觀層面。在里面,我們可以充分感受每一塊肌肉的巧妙融合——哪怕是最深層次的微小肌肉,全身上下都是一個整體。除此之外,還可以感受到貫穿著整個身體的能量,那一個個的“脈輪”。在這里,你與身體結合成了一個和諧的整體。進一步地,你與宇宙的能量源頭聯結在了一起——而這,正是良質的所在!!
四、
生活中很多看似普通的工作者,正如書中提到的摩托車維修者,又如那些能把車技開得精彩平穩的“老司機”、心靈手巧的手工藝者,他們之所以能把手上的事情做到如此完美,我相信絕不僅僅是靠技術,更重要的是良質的存在。
良質,使心和物合一,你和你的工作成了一個和諧的交響曲——我相信,這,才是工作的最高境界。只有發現良質,你才可能真正把工作做好。
以上就是我第一次閱讀后對“良質”的初步看法。良質究竟是什么,還需要多多感受。這樣的經典文學,也絕不僅僅只讀一次。我相信這里面的道理,和同樣對我影響深遠的另一本書《當下的力量》說的本質上是一致的。只要體會到了良質,你將會發現一個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