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的意義是什么?很多人不理解。
在徒步黃梅雪后的路上,被累到坐在山里痛哭;徒手攀巖嚇得瑟瑟發抖;雨天路滑,摔傷膝關節,開啟地獄瘸腿模式,痛到有6小時每走一步都像凌遲處死;用安美露緩解肌肉疼痛,腿像火燒一樣;經歷魔鬼24小時(凌晨4點半起床徒步,回家洗漱完已是次日凌晨4點半),怕自己在夢里猝死,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
凡此種種,都讓我一次次懷疑自己到底能不能走出這座大山?我到底圖什么?
直到我爬上第一座山,頭發被雨水和汗水濕透,聽大風的呼嘯代替了城市的喧囂,再到第二座山,天空放晴,整個世界仿佛只有我一個人,空曠而自由;
直到下山累到麻木時聽到潺潺溪水聲帶給人的希望(意味著快到山腳了);
直到遇到看我累得崩潰,安慰和鼓勵我,自己也累得虛脫卻全程陪伴從未放棄我的隊友;
直到接過隊友給的手電筒,雨衣,防曬帽,礦泉水,干糧,最后兩百米被背著下山,感受到團隊互助的徒步精神;
我才漸漸體會到了徒步于我而言的意義。
回程的車上,隊友們都累得沉沉睡去,我眼淚卻止不住地流,因為想起父母的不易和對我的偏愛。走黑3個腳指甲,腳趾腫了5天,膝蓋痛了一周,在黑夜的山里兩次迷路差點走不出大山的經歷是不敢說的。只是這樣的切膚之痛讓我更加理解了長征的艱辛,“爺爺熬過了戰爭年代,爸爸熬過了貧窮年代,你為什么熬不過和平年代?”
回看來時的路,我有一些反思留給自己:
1.傲慢讓我準備不足,而傷痛分分鐘教我做人。興許極端的痛苦才能教會一個人謙卑。
2.每一次徒步都不是為了征服某座高山,而是為了請山幫我勇敢面對內心的恐懼,無能為力,挫敗等。畢竟人生最難翻越的是內心的那座山。
3.提高身體基能才是應對山里不確定性的最佳答案。
這次雖有大雨路滑讓自己摔傷的客觀因素,但歸根結底還是體能跟不上,對四星路線沒有清晰的認知。上次走惠州四方山,翻越32座山頭,全程21公里,我并沒有覺得太累,以為四星路線不過如此,但,同樣四星的黃梅雪后教我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學著放下自己因無知而伴隨的狂妄。
在山里我一次次充滿后悔與自責地問自己為什么要來受這種罪?!并且告誡自己以后再也不來了,可下山后我卻動搖了。這是我生命中身體最累的一天,但它教給我的功課卻值得一生銘記。
喜歡去探索身體的極限,因為它某種程度上也是心靈的極限,愿你明知有這么多挑戰也依然保有再次出發的勇氣。
202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