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記錄一個人生活的《從心所欲》,《孤城》的格局更大,金華青把鏡頭對向一座城。濃重的家國情懷,不計功利地關心時事,這是國人傳承千年的文化基因?!豆鲁恰返膶а萦靡蛔堑那?、冬,思考著人與城、時代大潮與個人命運之間的關系。
片頭用寥寥數語介紹了玉門這座城的過去、現在。玉門,其興因石油,其衰也因石油。
影片的第一個鏡頭是潺潺流水,隨著鏡頭移動,我們來到了“人間”。原來人來人往的居民區,此時已是人去樓空,只有浩浩蕩蕩的羊群涌入。曾經一片繁華的玉門,如今真的成了一座空城。
《孤城》用鏡頭展示了這座城市的落寞:廢棄的石油工人宿舍,披有勞動模范字樣紅絲帶的花籃還留在原處,仿佛表彰剛剛結束;座牌還擺在桌子上,仿佛剛開完了一場會議,但人卻不會再回這里。之前人聲鼎沸的公園,如今門可羅雀,留守的人等不來春風。
影片將鏡頭對準孤城下的眾生,試圖表現還在故土堅守之人的生活。鏡頭之下,堆了半地而無人處理的垃圾池,攙扶著緩行樓上的年老夫妻,無不顯示著這座城市的落敗。
玉門這座城市的衰敗也是時代的縮影,曾幾何時,“石油工人多光榮”的歌聲響遍神州大地,在新中國成立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當一名石油工人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石油,流淌著的黑色黃金,給多少人家帶來了希望。隨著石油資源的日漸枯竭,也隨著產業轉型的到來,依托于石油之上的玉門開始迎來自己的“黃昏”,曾經讓人無限羨慕的石油工人也隨著時代大潮的退去留在了灘上。
過去的繁華落盡,只有呼嘯而過的風依舊吹過。現在的蕓蕓眾生才是唯一的真實。
年輕人選擇了“逃離”,這座城市也因為年輕一代的離開而活力銳減。在公園里的老人為公園的荒廢無比惋惜,“就這樣丟棄了”,在這座城市被丟棄的又何止是一座公園。在這里,每個人的生活都充滿艱辛,不斷增長的醫療費用、停滯不前的工資增長、無人照料的擔憂,這些壓在每個人頭上,讓人喘不過氣來。
一片灰色之中仍不乏亮色。喬大爺一直在支撐著自己的秦腔劇院,在手拿話筒開口唱的一瞬間,曾經的榮光再次降臨。藝術總能給人以慰藉,幫助人們暫時忘記現實的種種不快。
除夕之夜,何師傅沒有等來自己的子孫。電視里是熱鬧的,電視外卻是一片凄涼。何師傅對著鏡頭描述了一位留守老人的逝去,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明天?!皶r間不多了”,他的話讓人心傷。
《孤城》,這部短片悲而不傷。影片最后一個鏡頭充滿詩意,陽光穿過了重重樹影,“愛在這里,和平在這里,光明在這里,生命在這里”,在一片吟唱聲中,影片落幕。春天終究會來的,人還在,這座城市就在。
大量中國樂器的運用,再次凸顯了“華時代”特色?!叭A時代全球短片節”上入圍的紀錄短片記錄的是我國當下,是辦給華人的短片節。
一部好的影片既不能離觀眾太遠,也不能一味去迎合觀眾口味。在導演張楊眼里“爛片”是“刻意去迎合討好別人”的影片。
《孤城》的題材決定了這是一部不迎合、不奉承的影片,沒有人喜歡去看一座破敗了的空城,但是不去拍它,這座城就不存在了嗎?顯然不是。個人認為藝術品必須是有溫度的,必須體現出作者的悲憫。標榜真實客觀的紀錄片也是如此,鏡頭記錄是中立理性的,但鏡頭后的人必須心懷慈悲,讓觀眾從鏡頭中看到落寞中的希望、寒風中的暖陽。
在時代大潮面前,每個人都是渺小的個體,順應時代潮流的人是明智的,但有些人已經無力去適應、去改變,我們不應對這類人視而不見。留守在玉門這座孤城的居民,他們曾經也是時代的“弄潮兒”,只不過現在年老體衰,金華青將鏡頭對準了這群被時代“拋棄”的人,客觀記錄了他們的苦與樂、悲傷與希望。
堅守心中的善良,無論多么艱難都不放棄希望?!豆鲁恰愤@部影片告訴我們的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