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十幾歲時要去參軍,被他娘拉住了:你是小兒子,不能出去。兵荒馬亂的,你這一走,我要什么時候才能見到你??
爺爺是老太太的心頭肉,也是老太太的乖兒子。他沒有走,一直陪伴在老太太身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傍晚跟鄰居說說古書,農閑到附近縣市跑點生意。老太太活了九十幾歲,爺爺陪她到咽氣那一刻。?
朋友的舅舅,年輕時頗有抱負,某一天收拾行囊要出門,他爹穿一身孝衣出來了:你走了,我還能活?以后誰養我??
這位舅舅也是孝順人,把夢想放在一邊,安分守己在縣郊做了一輩子老師、校長。他的父親活到85+,母親仍健在。偶爾,他還帶著老母出去兜風。姊妹們都說,這個兄弟雖然為人小氣,但對老父母真不差。?
我以前常想,那留住孩子的母親,絆住孩子腳的父親,應該都是自私至極的人吧??
可是,偶爾也犯嘀咕:如果沒有他們的挽留,爺爺會不會像打天下的某些人,十幾歲離開母親,再也沒有回過頭。如若僥幸大難不死,也許會在城里封妻蔭子。以舅舅的才智至少也會在省城闖出一番事業,成為遙遠的鄉人艷羨的談資。?
古時講究父母在,不遠游。?
看武俠小說,多是沒爹沒娘的少年、美女,闖出了一番名堂,倒是那有爹有娘的,一個個被慣壞的模樣,鮮有成氣候的。這時候,總會莫名生出感慨:爹娘從生出孩子的那一刻,任務仿佛就完成了,接下來的時光更多都是牽絆,多么可悲!?
現在沒這么多說法,現在的父母每個都擔心成了孩子的絆腳石,早早就做好了與孩子分別的準備。如若把孩子留在身邊,不是別人說孩子沒出息,父母眼界窄,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彼此看不慣。?
爸爸很早就東奔西走,難得回鄉,也很少有幸福的回憶。到了晚年,覺得培養孩子的任務完成,決定回鄉定居陪伴忽略已久的雙親時,短短幾年老人卻相繼去世。?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父母離世,爸爸一下蒼老很多,尤其心境,心灰意冷之際,更加不喜與人交往應酬。?
小叔只比我大幾歲,正處在成熟旺盛的人際交往期,對兄長的閉關鎖家狀態很是不解。他不止一次問:他怎么了??
三言兩語豈能說清他怎么了。?
我上學時,爸爸總是鼓勵,要想著市里的重點高中,大城市里最好的大學;工作時,他希望我到北上廣闖蕩,長見識豐閱歷,不要變成井底的一只蛙。等到我成了家,某日,他忽然說,你還是就在江南過小日子吧!?
聽到這話,我鼻子一酸。他攆我離家的時候,我沒有難過反而充滿幸福,待他要挽留,希望我安分守己時,我知道他老了。不到一定年齡,斷不會說這樣的話。?
說了這些,不要誤會,我不會是那個拉住孩子不讓走的母親,相反應該是含著淚背過身也要笑著送孩子離開的人。青春年少,血氣方剛,一身狂躁之時,不去闖一闖,看看天有多高,海有多遠,更待何時呢??
但是之后呢?做那闖出一番名堂的少年英俠?可是大部分人不是離鄉背井,孤獨地蠅營狗茍嗎??
朋友忽生感慨:我們遠離父母,是為了尋找什么??我一時心有戚戚,啰嗦了這些,事實上還有一些沒想好的話。不過我們都想聽聽看手機的你,有怎樣的答案?明天一起來看看大家的看法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