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的答案,都在牛奶箱里。
再次拜服在東野圭吾大大完整的邏輯思維能力之下。很日式的風格,很暖心的故事,沒有很大的故事結構依然是每個細節環環相扣。
故事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我很驚訝為什么浪矢雜貨店收到的信總是在和丸光園的孤兒們產生關系呢?然后又自顧自的解釋,因為雜貨店和孤兒院是同一個地區的啊,他們離得近啊~第四個故事的時候,我意識這不僅僅是巧合是故意安排,也沒想通有什么玄機,直到再次看到完結章故事標題《來自天上的祈禱》。
創辦丸光園的園長,和浪矢雜貨店的老板,浪矢熊治曾經是戀人。園長離開時說她會為孩子們祈禱,她的祈禱都靈驗了,這些故事的發生,讓孩子們一個個都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經由浪矢雜貨店影響了幾位不同年代孩子們的幾十年的人生。
一切都在最后晴美的故事,找到了答案。1980年9月13日和2013年9月13日通過牛奶箱和投遞到雜貨店里的信可以接通過去和現在。翔太、幸平、敦也三位年輕人在雜貨店里接到了來自三十三面前的解憂信,他們幫助了運動員月兔,魚店音樂家克郎,還有差點沉迷于陪酒小姐生活的晴美。他們又是因為晴美女士才怎陰差陽錯的來到這兒。在書中出現了解憂信和感謝信,而這一切又都出現了那么剛好,浪矢雄治做出解答而獲得的感謝信都送到了三十年前的他手里,三個孩子做出解答的信件最后孩子們也都看到了他們的結果。
不可否認,我們也希望能有解憂雜貨鋪這樣的存在在我們身邊。所以知心姐姐知心哥哥總是那么受歡迎,并且他們為我們提供的建議和思想越深入越好。
解憂雜貨鋪的存在能徹底的讓有疑惑的人做出選擇嗎?并沒有,他們最后做出的選擇大部分都是跟隨自己的內心的。月兔還是選擇了繼續訓練,藤川博也沒有跟著父母逃離遠方。現實中當我們有煩惱的時候,我們焦躁想要尋求別人的意見,可是自己的人生最后拿定注意的不還是自己?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聽從自己的內心罷了。
可是你我生活的世界好像每個人都很忙碌,我們的思維在對待事情的時候也是匆匆略過,根本來不及下意識的不想要進入深入思考,這就出現了很多伸手黨。前天看過簡書簽約作者安梳顏一篇文章,作者對年輕人提出幾條建議,就說到當我們遇見一個問題的時候,首先應該去查詢,搜索,那么多可以用的網站為什么不去找呢?比如學習經驗健身計劃豆瓣知乎上面有很多,何必再去私信也不一定能夠得到回復的人呢?可能是本身就不愿意真正的指定計劃,得不到別人的回復還可以為自己尋找借口。我身邊有這樣一位姑娘,她是家里的獨女,成長的過程中她從來不會為自己的未來擔心,父母給她安排好的高中大學一切走的都是順順的,可是大學離開了父母,現在面對考研與否的問題開始不斷的埋怨父母,埋怨他們咋還不給她找學校,她什么都不懂怎么選學校怎么選專業,當她父親說你看這個怎樣?這個專業怎樣?你自己也多看看該怎么選,她又開始抱怨說她壓力好大,父親都不知道多體諒。最后父母給她選好專業,她就對父母表現出一副勉為其難不滿意但是也沒辦法的樣子,她的內心就是父母應該給她安排好一切,她的憂慮可以全部轉移到父母身上去。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父母一樣那么耐心專注的關注我們的問題,很多散養的孩子即使是父母也可以用一句你自己的事情自己決定推開你所有的問題。
最后送上浪矢雄治爺爺的最后一段文字,給迷茫不知所措想要解憂的你我他。
我用老頭子的想法反復思索你特地寄來一張白紙的理由。因為我覺得這一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能隨隨便便地答復。我開動快要糊涂的腦筋想了又想,最后理解為,這代表沒有地圖。
如果把來找我咨詢的人都比喻成迷途的羔羊,通常他們手上都有地圖,卻沒有去看或是不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但我相信你不屬于這兩種情況,你的地圖是一張白紙,所以即使想決定目的地,也不知道路在哪里。
地圖是一張白紙,這當然很傷腦筋。任何人都會不知所措。
可是換個角度來看,正因為是一張白紙,才可以隨心所欲的描繪地圖。一切全在你自己。對你來說,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無限的可能。這可是很棒的事啊。我衷心祈禱你可以相信自己,無悔地燃燒自己的人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浪矢雜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