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做一件工作也是一樣的。
如果這件事他不能養你,只是消耗你,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你肯定在干一件你不喜歡的事,你只是因為責任、虛榮、恐懼、懶惰,在干這件事。
【我目前就在干這樣的事情:對我來說就是一種逃避的選擇而已】
你在做的這件事,是不是消耗,心里其實很清楚。
1、我們究竟喜歡并適合什么樣的事情,什么樣的東西;
我們不可能什么都喜歡,因為我們每個人的特質、性情全都不一樣。
有些人就是喜歡工程,機械,邏輯,推理,嚴謹,有些人就是喜歡創意,天馬行空,想象。
每個人的性情,氣質,特長都不同,我們需要做的是,去發現和發展自己的愛好和特質。如此,我們可以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自己喜歡的生活。
對于一個人是滋養的事,可能對于另一個人來說,就是消耗。所以我們根本沒必要,非要對方認可,喜歡我們的喜好,我們從事的事情。
如何區分一件事不適合我呢?或者我是出于各種怕難和貪心呢?
這個需要自己去判斷,或者找到開悟的導師幫助,它需要我們基本的自省能力,以及長期的對覺察的訓練,也就是能看到自己。
舉個例子,比如我當初打籃球的時候,我當然知道自己是真喜歡,因為我經常打籃球4-5小時,可以在球場自己一個人練習很久很久,在家里都會比劃動作,甚至在腦子里練習投籃。
當你真正喜歡一件事,做的過程本身就是快樂的,當你真正喜歡一件事,每一科都是結果,過程即是結果。
2、我們做這件事情,這個東西的度在哪里?
即便我們非常喜歡一樣東西,他也是有度的,過了這個度,滋養就變成了消耗。
并不是說我們做自己喜歡的事,就不會遇到痛苦、煩惱和困難,不會累,辛苦,麻煩。。
這些我們都會遇到,但它最終都會轉化為“滋養“的部分。
并不是說你為了一件事廢寢忘食,這件事就是在消耗你。
任何事情都值得喜歡它的人全情透入,甚至于整個生命。因為最終人就是事,事就是人,人事不二。
對于生命的消耗,其實來自于”自我”。
當你想要證明,想要炫耀,想要控制,它就從滋養、變成了消耗。
你看,我們之所以做一件事,之所以感到煩惱,很消耗,一定是要么我們根本不喜歡這件事,要么是我們企圖和別人比,企圖讓別人覺得我怎么樣。
大家可以對照自己做的事情看看,這件事是在滋養你還是在消耗你?是滋養你多一點還是消耗你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