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義:有工作能力確整天宅在家里,經濟上完全依靠父母生活的年輕人。
2、啃老族特點:心理尚未獨立,精神上未成年,不能適應社會,行為模式退縮、逃避,追求完美欠行動,得過且過不接地氣。
3、A、形成原因:幼年家長過度關愛、過度保護,童年過度期望,過度指責,成年時期(特別是中學時期),過度干預、過度教育。B、中國應試教育,易培養僵化思維模式的孩子,目的是只拿一張貶值的文憑,沒有實際操作、動手能力。C、社會競爭激烈,讓剛涉足社會的獨生子女無法適應殘酷的競爭,無法適應社會、承擔社會責任、工作壓力大,深受打擊,結果喪失信心,退回家里。D、國家政策造就一批富人,溫飽無憂,以及無所不能的互聯網,電腦、智能手機等為啃老族提供有利條件。
4、解決辦法:自我覺察:減少負面情緒的干擾。自我激勵:設立符合實際的目標,并付出行動,慢慢實現。自我學習:看書、旅行、向大自然學習。自我行動:知行合一,做有意義的事,自我行動起來,讓生命的意義寫在行動上。
感悟:作為八零后,我們到是想啃老,可是往哪啃?我們還沒長大成人,家里就開始啃我們了。小時候家里特苦,我們種過田,做過瓷器(燒碗做碟子),燒過碳、砍柴賣,種桑養蠶……父母做啥,我們就跟著做啥,每每回憶那段日子物質上很苦,精神上感到很幸福,父母并沒有像別人,把我們丟家里,自己出去打工。再苦再累,也和我們在一起。父母走到哪里我們就跟到哪里,感恩父母把我養大,教會我們做人。送我們上學。慢慢的,我們張大了,考取了大學,雖然不是一流重點大學,相比村里其他大多數孩子,我們能走到這一步已經很不容易,但是相比“隔壁老六”,放牛都拿本書,我們就差遠了。
由于家庭實在是太困難,大學期間貸款,工作后每月還一點,一邊還款一邊供小弟讀書?,F在都各自獨立成家,感恩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