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觀《用字母表示數》有感
? ? ? 聽了吳正憲老師的所執教的《用字母表示數》的課我有了一點小小的想法。這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簡易方程》的第一課時,這節課看似淺顯,平淡,但它是由具體的數和運算符號組成的式子過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抽象的,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轉折點,也是認識過程上的一次飛躍。吳老師注重培養學生數感,在教學中,精心設計一個又一個帶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積極誘導學生思考,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問題的狀態中,從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片斷一:導入新課
? ? 吳老師一上課就直奔主題,今天我們來聊個話題《用字母表示數》,接著提出“在哪里見過用字母表示這樣的事”,學生的思維受到了課題的影響,答案都是與數有關系的,然后吳老師直接給出了生活中的實例。最后讓學生質疑,對于《用字母表示數》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 ? ? 這個環節的設計,吳老師激發了學生探索《用字母表示數》的好奇心,帶著問題去學習。但如果課一開始就問學生“在哪里見過用字母表示這樣的事”學生就會從已有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有一種用字母表示事物的印象,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簡潔、易懂,然后再出示課題讓學生質疑“用字母表示數” 這個課題有什么問題要問, 然后聚焦孩子們這些問題展開學習,是否會更順暢。
片斷二:求教師的年齡(理解)
? ? 吳老師創設了老師和學生年齡對比這一生活情境,讓學生上臺板書寫出一連串相對應的式子,老師通過加快語速及節奏營造了一個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然后吳老師讓學生現場提取信息“從這一系列的式子中你發現了什么?”學生的回答很到位“師生的年齡差不變”。
? ? ? 緊接著吳老師就讓學生一句話或一個式子來表達老師的年齡。吳老師搜集學生作品中四種不同的想法進行展示,通過面向全班的形式提問你對這四種表達是否理解,然后提問學生說說這四種更喜歡哪一種,為什么?這個環節吳老師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觀點,跟學生進行互動,關注到了學生的課堂生成,但沒有給足學生充分的討論及消化的時間,給我的感覺是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并沒有參與到學習中來。
? ? ? 在這個環節中如果可以應用信息技術,上傳教師搜集到的有代表性的學生答案讓學生選出最喜歡的一種,你認為有更好的方法的選5,進行選擇。教師根據學生選擇的結果,用隨機的挑人的形式,展開一 場辯論,給每個孩子平等的發言機會,這樣所有的新課和知識點,都會在孩子們的辯論、質疑和比較中產生。接著再進行二次選擇,這樣就能讓全班同學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再通過數據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
片斷三:分層次練習(應用、分析)
? ? 練習1:教師舉不同張數的桌子,學生寫椅子的數目,當教師加快節奏時,有一學生寫出了4*X,吳老師就順水推舟,引導學生思考這里的X還可以表示什么?學生開展發散思維,吳老師提問了個別學生回答。
? ? ? 練習2:甲會場a人,根據給出的四個條件分別寫出乙會場的人數。在有上一道練習的基礎上,吳老師提高了難度,問學生以上的式子除了表達乙會場的人數,還表達了什么?(吳老師引導學生總結:一是表示一種關系 ;二是表示數量的結果)
? ? 練習3:全班一起完成數青蛙兒歌。
( )只青蛙,( )張嘴,( )只眼睛,( )條腿
? ? 吳老師的這一環節是引導學生從低階思維走向高階思維,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注重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度理解。善于搭建腳手架去培養學生的數感、推理能力、學習數學的綜合能力。但這兩道習題吳老師都是讓一位學生上臺板演,其他的同學自己寫的方式,臺下的同學會受板演同學的影響,不去獨立完成,有的甚至直接等結果。如果這里吳老師設計一個學習單,多給學生一些自主學習的時間,通過展示讓學生進行分析評價,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受到用字母表示式子的概括性和簡潔性,同時初步建立學生的符號意識,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 ? 吳老師的課堂充滿激情,讓學生在高度緊張的狀態中學習,如果能夠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我想課堂的氛圍一定會是輕松愉悅的,加上吳老師個人的教學魅力這節課一定會煥發勃勃生,教學就會獲得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