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從小我們都被教育,看書要專心,做事情要有計劃,房間要整理的整整齊齊,電腦里的文件要分類存放,并且告訴我們只有這樣,做事才會更有效率。
但有很多實驗都說明這樣的看法是錯誤的。
曾經有人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實驗證明,那些特別喜歡把文檔分類整理的人,完全是在浪費時間。
因為花很多時間分類,保留一大堆將來根本就不會用到的文檔,而且因為整理花了心思,還不舍得扔。
其實文件多了,最好的辦法就是隨手堆在桌子上,用什么拿什么,用完再放在一堆的最上面。這個辦法能自動保證最常用的文件在最上面。
而最下面的就是你最不常用的文件,處理這些文件的最好方法就是扔掉。
02
在生活中,我們還經常被教育做事要有目標有計劃。
我曾經有兩個同事,一個同事喜歡做計劃,小到一天每個小時應該干什么,都會做得十分清晰。但另一個同事只會用一張紙寫上提醒,提醒自己什么時間要做什么。
最后的結果是什么呢?
寫下提醒的那個同事,往往一天要辦的事情都能夠完成。
而那個做計劃的同事,第一天的時候還能按時完成,接下來就不行了,久而久之,總是看到他在做計劃,卻沒見他按計劃執行。
我們是不是也經常犯這樣的錯誤。
當我們制定一個非常詳細的計劃的時候,就要強迫自己按這個計劃來執行,但當哪一天有個突發事件影響你無法完成計劃的時候,你往后的計劃就會跟不上了,這樣的結果就是你會特別沮喪,然后就不想再執行這個計劃了。
所以最好的做計劃的方法是制定中長期計劃,比如每個月要完成什么目標,最好不要制定日計劃,可以做出日程表來提醒自己應該干什么,這樣效率才會更高。
事實上,我們只需要在少數重要的時刻做到有條理。首先,并不是越混亂越好。其次,我們認為每個系統的每個方面都有一個混亂的最佳等級。大多數人都是在適度的混亂水平下生活的,但卻被“我們的失敗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混亂”這一錯誤觀念所折磨。
所以不用刻意去整理你的東西,因為那只是在浪費你的時間。
有人統計找到通過整理之后的郵件所用的時候大概需要1分鐘,但利用搜索找到只需要17秒。
由此可見,提高效率只需用好現有的工具就可以了,再加工其實只是讓你的效率變得更慢。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管理學教授埃里克·亞伯拉罕森說過:做到整潔和有序的確需要付出很高的代價,而保持一定程度的混亂和無序則常常可以帶來巨大的成本節約。
03
有些人可能會說為什么我總覺得把東西擺放整齊、文件歸類收納才是正確的,就算我知道這樣效率不高,可還是想做。
那么你有可能已經變得過分循規蹈距了。
現在的許多智能手機都有了一個功能,就是有一個小客服,她可以回答你一些簡單的問題,或者當你無聊的時候,她還可以陪你聊天。
但是不管她和你怎么聊,你都會覺得她只是一個機器人。
因為這樣的聊天無非是一問一答,并且浮于表面,十分的簡單。
而現在的人們之間的聊天也越來越像機器人了,這正是人們循規蹈距的結果。
比如兩個陌生人見面,往往會問你多大了?對方就會答25歲,你呢?
你在哪里上班?我在某個地方,你呢?
你結婚沒有?沒有,你呢?
往往當問過這些表面上的話題之后,也就不知道聊什么了。
而回去之后,這個說過幾句話的人也很快會被你忘得一干二凈。
有人做過調查,有很多在線交友網站,成功的幾率特別低。
原因就是人和人之間的聊天特別的程序化。
如果換一種方式問的話,會不會讓兩個人的關系變得不一樣?
比如,你談過幾次戀愛?你有沒有什么很難忘的事情?你第一次戀愛是在什么時候?
這樣的問題是不是更有深度,也更容易加深兩個人的關系。
但為什么沒有人這樣問呢?
因為沒有人敢打破常規,所以大家都在問一些不痛不癢的問題。
而這樣的問題,機器人都會做。
經濟學家蒂姆·哈福德在《混亂》一書中說道:整潔的背后是循規蹈矩,是把人機械化。混亂的背后是自由獨立,是讓人更像人。
對于生活方式的選擇,其實就決定了你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