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4日上午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人勤春來早,植綠正當時。每年這個時候,我國從南到北漸次掀起造林綠化的熱潮。今天,我們一起參加植樹,就是號召大家都行動起來,既在廣袤祖國大地上種下片片綠色,也在廣大人民心中播撒綠色種子,共同迎接希望的春天,共同建設美麗中國。
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綠意盎然、生機勃勃、藍天地綠、青山碧水,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體現,也是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植樹造林,綠色發展,彰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融,為經濟社會可持續長遠性發展涵養底蘊。
植樹造林,種下一顆幼苗,成長出參天大樹和茂林森林,見證了“種子力量”、更燭照“綠色精神”。從一代接著一代干的塞罕壩精神,再到“苦甲天下”的西海固等等,植樹造林從來就不是輕而易舉的事,而是砥礪耕耘、埋藏土地、扎根腳下,嘔心瀝血付出之后的綠色遍野。所以說,植樹造林植下的是希望和愿景、造就的是一方群眾和四面百姓。對于黨員干部而言,賡續植樹造林的“綠色精神”,弘揚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才能團結帶領人民群眾鑄就鋼鐵綠色城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生態建設,人與自然協同發展,找準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密碼鑰匙,讓綠色成為發展的鮮明底色,推動產業轉型、動力變換、要素轉變,激發“綠色精神”,遵守自然發展客觀規律、經濟社會發展客觀規律和人類活動客觀規律,實現擔當作為、保護生態、造福群眾高度聯動統一,嚴格對照“兩山”理念要求,統籌規劃、科學部署、務實舉措,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以綠色發展為路徑,考驗各級黨組織統攬全局和組織協調綜合戰斗能力。
植樹造林,織就“藍天白云”、造就幸福指數。社會發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唯有堅持綠色循環發展的理念,才能站在長遠發展的戰略眼光,實現人類經濟社會和文明文化的代代永傳。對于百姓群眾而言,既要豐衣足食的溫飽,更要地綠天藍的環保。用短視的眼光對待經濟社會發展,必然會在長遠與全局發展中失去一片森林。因此,黨員干部要在植樹造林中言傳身教、敢于示范,教育引導群眾自覺參與生態保護,架構起守護自然環境的堅強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