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現在有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有很多人都在說自己時間少,既要做這個還要完成那個,每天忙得不亦樂乎,可最后收獲的成果卻少得可憐,然后每天抱怨:為什么自己平時那么努力,努力加班,努力學各種技能,卻到最后還是收獲配不上自己辛勤的付出?
其實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沒有真的學會“寡”。
寡即少,少即多。老子在《道德經》說過:“少則多,多則惑。”如果自己每天都在忙碌,但又心生混沌,那不妨先試著停下來,好好品一品這句話。
可是,我們究竟具體在哪些方面實踐這句話呢?我總結了自己認為三個最需要踐行的地方,與大家共勉!
1、寡言。
《周易》有云:“吉人寡言語,躁人之辭多。”,我們也可以理解為:智者寡言,愚者善辯。
在如今這個言論比較自由的時代,大家可能有很強的表達欲,比如希望別人了解自己的觀點,希望別人傾聽自己,如果遇到和自己觀點相背離的人可能很想去解釋什么。我覺得這很正常,因為大家都是人嘛,都有渴望被別人認同的欲望。
但是深挖一層可能就會發現,為什么會渴望被人認同呢?也許是因為來自自我的不認同,也許是因為自己的內心比較脆弱,抗拒聽到和自己觀點相反的聲音。其實如果一個人和我們的想法不一致,那無論我們再怎么去解釋,可能都無濟于事,因為每個人的境遇和觀念不同,那么也就造就了兩個人的世界不同。
所以,如果遇到這種情況,那就保持微笑,學會寡言。因為每一種觀點都值得被尊重,畢竟都是他人經歷過來的,他們也是會成長的,自己也是會成長的,說不定再過幾年,我們又是一個世界的人了。
其次,我們看網絡新聞的時候也許會在評論區看到一些網友的評論,有善意的也有惡意的,但如果評論區的言論惡意居多,這時可能會有一些人在不了解真相的情況下也去跟風評論,最后可能會深深地傷害一個人,甚至會要了一個人的性命。比如今年年初的“劉學洲事件”,正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所以,傷害別人的話絕對不要說,在不了解事實真相、只是從別人口中得知的情況下,也不要妄加評論,因為添油加醋、夸大其詞的人真的很多,幾乎沒有人能完全客觀地去評價一件事或一個人,這樣會讓我們曲解真相。
另外,前段時間聞問在社群發的一段話讓我記憶猶新:“不論你要做什么,一定別先咋咋呼呼滿世界宣傳,先去做,做完,讓子彈飛一會兒,收獲才會來”。所以,當我們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最好除了天地先不要告訴任何人。
為什么要這樣做呢?首先,如果讓很多人得知自己的夢想,那么自己就有一種已經實現了的快感,到時候也不會沉下心來去做了。其次,也是為了避免遭受打擊,預防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因為每個人對一件事的看法都是不一樣的,都帶著強烈的主觀感受,可是他們又不能代表我們自己,所以說了好像意義也不大。
綜上所述,我們為什么要寡言?因為我們要修心,讓心靜下來。人為什么喜歡多言?因為內心躁動不安且脆弱,急于從別人身上獲得認同感和答案,但是那種被認同的快感過后,空虛感又接踵而至,說到底還是內心不富足。
2、寡事。
每當自己想改變的時候可能迎接的并不是愉悅,而是莫名奇妙的焦慮感。這種焦慮感會讓我們意識到自己好像什么都不會,在成長這條路上還差一大截,距離成功又是那么遙遠,于是下定決心一定要狠狠提升自己。適當的焦慮是可以的,因為會促進我們進步,但是切忌心亂!
心一亂就會病急亂投醫。就會出現這個也想做,那個也要學的想法,緊接著給自己立下一年要讀100本書,年薪50w,學鋼琴、學舞蹈還要學畫畫的目標,發誓要把以前落下的全補回來。這種想法對嗎?對也不對。對的是意識到了自己的缺陷,有了強烈的上進心,不對的是讓這些事情都要一年內完成,好像不切實際。
那么比較正確的做法是什么呢?我認為是一年只完成2~3件關鍵事項。什么是關鍵事項呢?就是做好這件事會對你以后得人生改變比較大,比如升職加薪,比如認知覺醒,比如考下一個含金量很高的證書等,剩下的那些愿望就一個一個慢慢來,不一定非要在今年進行。
這樣做會提高我們做事的效率,讓我們不再陷入為忙而忙的怪圈,也不至于到年末的時候回憶這一整年,一件有成就的事情都沒有。
3、寡思
我們每天腦子里會有成千上萬個念頭飛過,但真正有用的卻不到百分之10。為什么會說到寡思呢?因為大多數人都下意識地喜歡“多思”,也就是胡思亂想。可能這些念頭的背后有擔憂、有恐懼、有興奮、有悲傷、有尷尬、有幻想等等,可是這每一個念頭都會消耗我們的能量。
我非常贊同一個觀點:“讓我們成功的關鍵因素不在于我們的能力有多大,而是我們能量有多強。”因為能量強我們才能吸引好的境遇、好的人,這樣會讓我們感覺周圍的一切都會是美好的,這也就是吸引力法則。
可是想太多就會消耗掉我們的能量,所以一些人會出現:自己還沒做什么,但每天都感覺好心累的狀況。因為想得太多,被一些完全不可能會發生的事阻礙了自己前進的腳步,其實非常不值得。
有很多人在知乎問:怎么樣才能提高行動力呢?其實寡思是最好的答案。提高行動力很簡單,去做就是了,可是這時會有很多人想:我適合做嗎?我能成功嗎?我要是失敗了呢?
最后還沒踏出第一步就被自己的想法擊退了。
所以,不要讓想法停于腦中,如果一件事內心的信念想去做,那為何不一試呢?畢竟:想都是問題,做才有答案,只有自己實踐過來的真理才是自己的專屬寶藏。倘若擔憂某件事會發生,恐懼某件事會到來,那最好的解藥就是現在、立刻、馬上去做好這件事,這才能防患于未然。
最后,“寡”是一個成年人最好的修養。寡言,修煉我們躁動的心性;寡事,讓我們不再碌碌無為;寡思,讓我們著手現在不再擔憂明天。
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我們在做事的態度、方法、技能方面每天都進步一點點,在擔憂、幻想、恐懼、欲望等方面每天都減少一點點,這樣我們就會慢慢接近無為。而無為,又無所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