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過年了,把恩怨都留在今年吧,今天要向一部分干貨開炮。為了迎合人的學習焦慮,制造了一堆干貨,希望今天的內容能讓沉迷干貨的同學有所警惕。
人人學習,天天成長,社會壓力逼著人不斷進步,隨著而來的方法技巧也層出不窮。
越來越多的人陷入屯課、收藏、購買、但在學完之后焦慮并未消失,反而越發的嚴重了。教你干貨的老師會對你說,哎呀!你這個問題好解決,只要在學習我另一門課程就可以了,沒辦法只能購買更多的課程來緩解焦慮,于是就產生了干貨經濟。
以免帶來歧義,這里先說兩個問題:
第一,我不反對學方法,我反對只學方法不行動,幻想一個方法就代替自己的行動。
第二,干貨這東西就像可樂和化肥,喝第一口很過癮,但是越喝越渴,上一點化肥有用,干貨化肥上多了,莊家都被燒死了。
為什么大家都這么喜愛干貨?不過是大家都想快速達成某個目的而已。
方法本身是研究具體問題得到的解決方案,只能在某些限定范圍和限定條件下,才得出的一些有用的結論,并非對每個人,每件事都適用,號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的方法,號稱按我說的做你就能成功,這本質就在一種現代巫術。
1,現代巫術的特征?什么火寫什么
號稱包治百病,凡事都能解決,唯一能想到的只有巫術能實現,按這個套路”干貨經濟學“,也是一種現代巫術。
可以看看市面上最火的書,是不是有個共通點,什么火寫什么。
早些年都寫海爾和萬科,后來開始寫華為和馬云,現在又寫拼多多和滴滴。回頭看那些分析馬云和任正非的書,還有幾本真的有閱讀的價值。
比如說沃爾瑪。沃爾瑪營業額全球第一的時候,關于沃爾瑪的書火得不行。
隨便來一個阿貓阿狗,每個都有自己的一套分析理論,人人都寫書,有的說是因為選址,有的說是因為管理,有的人說是因為信息化。
最后的原因,是人家沃爾瑪的媳婦旺夫,這個你學得了嗎?
真的是他們總結的方法成就了他們嗎?還是只能在事后找一個合理的理由來解釋?
2,干貨巫術的問題,只能事后解釋
很多干貨都是事后給出合理解釋,一個人說自己成功是歸功于運氣,那誰還崇拜他,他自己也沒面子,那怎么辦?
只能把成功歸結于自己的能力、努力、戰略眼光、正確選擇,這些能看的見的,大家比較認可的原因。
但你真正回到做成事之前,那個不是走一步看一步,頂多再試試不行就拉倒。
這個就相當于先開槍后畫靶子,那當然就是說啥啥對。
結果已經存在了,為這個結果找個合理理由還不簡單。
3個人坐電梯,一個人蹲著,一個在趴著,一個人躺著,上去都說是自己的動作才到樓頂的這個不是扯淡。
3,現代巫術為何盛行?
在當今這個社會,雖然人人都想成功,每個人都想過上好日子,只要資源是有限的,就不可能人人實現,這個是底層限制問題,跟你用什么方法都一樣。
就好像人人都身價600億美元,會是什么后果,結果只會讓你的生活更差,因為這個時候錢已經不值錢了,我們得靠其他東西換取所需。
錢只是衡量資源的一個標志,對比下來,人人都成功會怎么樣。那就只有一種可能,每個人都鏈接到電腦上,為每個人的準備一個虛擬世界,那里你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還抱有這樣幻想的人,建議去看看《美麗新世界》人人都沒有煩惱的世界有多可怕,有吃有喝性滿足,覺得生活平淡還提供嗦麻,給人提供幻覺的藥物。
身上插著管子維持生存,其他都是是靠電腦數據來滿足欲望。
只有資源有限,財富、知識、智力,都只能是冪律分布,就是少數人得到更多的資源。
但是很多人不愿意面對這個現實,總覺得自己才是應該享受一切的人,于是各種滿足幻想的老師就出現了,各種讓你成功的課程就出現了。
這就是為什么現代巫術,為何這么盛行的原因?
4,最終還能留下那些信息?
如果我們讓理性回歸,認清了現實情境,最終還有哪些信息存在。
這一刻就像黑客帝國一樣,大家都從網絡世界清醒過來了,那你會面臨兩種信息模式。
第一,內容免費。
內容免費了,只能靠廣告盈利,在這個模式下,每天對用戶瘋狂的追逐和迎合,必然會導致信息弱智化、垃圾化。
而且是越來越弱智化,越來越垃圾化,特別是網絡還在不斷搜集用戶數據。根據你吃的垃圾信息,再次推送新的垃圾信息,你看的越多推送的就越多。
越是受歡迎的垃圾,就越是得到更廣泛的傳播。
這個情況下,肯定會有一批人不滿,他們不想被垃圾信息包圍,也就是讀到今天內容的你們,對信息質量有要求的人。
你認為自己的時間值錢,就不想把時間浪費在垃圾信息里面,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訂閱模式,人開始主動尋找優質的信息源頭。
為什么我們說,付費就是一個門檻,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付費就讓你與庸眾有了區別。
第二,內容付費。
為內容付費真正付費的是什么?
其實有一大部分付費的是篩選,你花錢買的內容,在網上基本上都能找到,花錢就為自己節約時間,付費請人幫你進行信息辨別。
在這個模式下,你才有可能得到你自己想要的信息。
這個不僅是時間值不值錢的問題,更是一個內容獲取的邏輯問題。
在內容免費,靠廣告盈利的模式下,你得到的只是別人迎合你的信息,以及最受大多數人歡迎的東西。
人就是被信息塑造出來的, 天天看垃圾信息的人,自然也就被垃圾信息逐漸拉的越來越向下。
我一直有個觀點,自由的代價是更多的責任,過去信息受限只能被少數知識分子把控,那他們就會為自己發布的信息負責。
壞處就是讀者沒有選擇權,就你們幾家不看就沒得看,這個當然是一種信息禁錮。
選擇是網絡世界,人人都能發布觀點,反而對讀者的要求越來越高,你要獨自區分不同信息的價值,并且自己為篩選的信息負責。
說不上那個好,但是從客觀上,確實對讀者要求更高,選擇做讀者也要有點判斷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