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一朵花,一開始便是花。也沒有任何一朵花,直到最后也仍是花。
這句富有哲思的話,用在2025的魔幻開頭,兩個名人身上,真是恰當不過。
一位是儒雅正面的張頌文,一位是《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當年明月。
01
人氣爆棚、如日中天的張頌文老師,被爆有家暴、性侵、漏稅丑聞。
前幾日,一個叫姜塵的女主持人,先后兩次出鏡,在短視頻平臺上,曝光被男明星家暴是怎樣的經歷。
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直指溫文爾雅的張頌文老師。
姜塵曝光:在他不情愿的情況下,醉酒的張頌文老師,強制和她發生了性關系。
之后倆人,雖以戀人相處,張老師一方面不公開兩人戀情,一方面還實施家暴虐待。
姜塵晴天霹靂的曝光,瞬間撼動了張頌文,自《狂飆》以來積攢的好口碑。
一時間,輿論吵吵鬧鬧,真假難辨。
2025年塌房的風,還是吹到了“一身正氣”的張頌文老師身上,使人猝不及防。
讓子彈飛一會。張頌文老師選擇了沉默。
這也許是較為明智的做法。可最終,還是要有一個交代的。
如果你是張頌文老師,會怎么做呢?
男女之事,很多時候,是無法自證的。越描越黑,越解釋越亂。
張頌文的沉默,看似被動,實則博弈。
這世上沒有完美無缺的人,不論是普通人還明星。
人性的底色,不過是各人有各人的光明和隱晦。
在2025年開頭,魔幻的事件,不止發生了演員明星身上。
還有文化名人、著名作家當年明月。
02
當年明月,因《明朝那些事兒》一舉成名。
在當時,《明朝那些事兒》連續7年,蟬聯暢銷榜。
而且,當年明月,也多年穩居作家富豪榜。
此后,當年明月不滿足于暢銷書作家,進而選擇去了體制內工作。
2018年,任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綜合處處長。
2021年,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近日,當年明月被爆料,猥瑣女領導,還“發了瘋”。
不過,一個博主——何牧歌耶,道出其中的真情:
原來是,當年明月人到中年后,想寫作,沒有了靈感,備受打擊。
新寫的歷史小說,往往開了頭,就爛了尾。
家庭生活和家庭關系,有挫折、有波動,具體細節不想談論。
最主要的是,精神狀態出了問題,被失眠長期困擾。
晝夜顛倒,甚至出現了幻聽、幻覺。
嚴重影響了生活,無法正常工作,甚至影響了三餐的進食。
為了看病,難免耽誤了工作。也因此引起領導的不滿。
自認為遭遇了不公,找領導討要說法,就和領導、女同事發生了言語沖突,以致肢體沖突。
也就有訛傳說,“猥瑣女領導”,“精神分裂發了瘋”。
當年明月,原名石悅,1979年10月出生于湖北宜昌。
如今,當年明月46歲。正是一個中年、壯年的門檻。
“只有真正了解這個世界的丑陋與污濁,被現實打擊,被痛苦折磨,遍體鱗傷、無所遁形,卻從未放棄對光陰的追尋,依然微笑著,堅定前行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
“你還很年輕,將來你會遇到很多人,經歷很多事,得到很多,也會失去很多,但無論如何,有兩樣東西,你絕不能丟棄,一個叫良心,另一個叫理想。”
“在這個世上,只要是人,都是復雜的,不復雜的,都不是人。”
“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這些富含哲理的經典語錄,都出自《明朝那些事兒》,它激勵了無數人。
當時,我都讀了三遍的《明朝那些事兒》,此后,就熱愛上了歷史。
有多少人,是因為這本書,才深深迷戀上歷史的。
睿智如當年明月,也無法繞開世俗的糾纏,中年的危機。
03
文字是思考的產物,生活是本性的考驗。
就像少女時代就懂愛情蒼涼的張愛玲,還是跳進胡蘭成的渣洞里。
也像一生熱烈謳歌愛情的瓊瑤,最后反遭愛情的暗算。
作品和人不能劃等號,并非說作者都是虛偽的。
而是作品和處事,是兩套邏輯方式——一個是靠腦子,一個是靠實戰。
很多人懂得那么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本質上就是:
想得太多,而實戰匱乏。
中年人最難捱的痛楚是:
對這個草臺班子的世界祛魅后,因看透世界虛妄和人性涼薄,而在“人生無意義”中陷入絕望。
普通人因要盡養老養小責任,一邊深夜痛哭,一邊凌晨趕路。
權貴者陷入貪嗔癡,一邊攫取更大名利欲望,一邊身陷斗爭暗涌。
人,終究是要找到一樣事務——或職場,或家庭,或夢想,或信仰——來安放自我。
人活著,要對世界祛魅,要對人性寬容。
對世界祛魅,就是不分高低貴賤,看清你我一體,都有苦難和輝煌。
對人性寬容,就是接納所有無常,明白所有起落,不過因果使然。
而,中年成名,大器晚成的張頌文老師,他的塌房,震驚了無數人!
從來沒想到,一個只有正面形象的明星,還有那些不為人知的陰暗。
每個光鮮亮麗的背后,都經歷了無數艱辛的奮爭,無數痛苦的掙扎。
這給我們成年人的第一課,就是:
不要把人性想得太好,但依然要修好自己的心。
眾生異相,人心惶惶,一切都是草臺班子。
心懷明珠,叫走大道,活人更要破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