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季,莘莘學子十年寒窗苦讀,都盼龍門一躍成棟梁。現在叫高考,古時叫科舉,都是國家納良材的重要途徑。關于高考的段子有很多,其中作弊的從古講到今,歷界不缺。然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都會在正義之下現原形。
圖片發自簡書App
北宋時期,朝廷剛剛制定了彌封、謄錄等一套防范措施,不亞于今天的高考閱卷制度。當時,有個叫楊億的翰林學士,聲名很高,在省試開考前夕,他特地招待來京應試的同鄉舉子到府上聚會。應邀前來聚會的考生個個興奮不已,席間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有的稱頌楊學士詩名著天下,此次必是主考官。有的則直接請求楊億給予“指導”。聽到這些,楊億勃然大怒,口中邊說“丕休哉”,邊甩袖離去。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丕休哉”三個字出自《尚書》,是一句罵人的話。在場的同鄉舉子們無趣退去。果然,數日后楊億出任主考官,幾位卷子中用了“丕休哉”的,都被錄取了。真是套路從古時傳下來的,有時有些事只能意會,無法言傳啊!史上最絕骨灰級的手法啊,不服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