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一曲“夜之繆斯”引發的傳承傳統文化與時尚的討論,在網上熱議。事件起源于《叮咚嚨咚嗆》二季節目。
電子音樂倡導者尚雯婕與“漁鼓道情”傳承人黃清臣合作,演繹了一首“夜之繆斯”。傳統漁鼓的清脆打擊聲配合著超炫的開場,讓人不禁為之期待。隨后,空靈沉寂的嗓音伴著一串聽不懂的法語自尚雯婕口中唱出。根據其本人說法,這是她在2011年創作的,詞中詮釋了善、惡、哲學之類的因素。
演唱完畢,二位評委蔡國慶、趙忠祥對此大加贊賞,主持人也認為這是“一次勇于創新的結合,是跨越了音樂的國界。”但是在另一位評委李谷一老師那里卻遭到了質疑:“你是中國人,用外語來唱中國歌曲不好吧?”而對于尚雯婕解釋要考慮受眾群體,“并不只是中國的聽眾”,李谷一老師回應:“你是中國人,要讓外國人學習中國文化,并不是要唱外國歌。最本質就是,我們中國人,就是要唱中國歌。到外國唱歌,就要用中國話,讓他們聽懂我們的中國語言。”
.這起事件的實質是新舊二方在傳承傳統文化的立場之爭。原汁原味的傳統文化,如國粹京劇,現代人有幾個能真正靜下心來聽得懂咿咿呀呀?而時下的年輕人,韓劇、美劇、英文、韓文歌已融入了他們的生活。如一首中國歌里夾雜著幾句英文,立時就顯得高大上起來。
同樣的,校園、職場中,大學英語四六級、托福、雅思……這些證書已成為硬件設備。在中國的土地上各種英美系的獨資合資公司,如果你不懂英語或英語不流利,那是絕對談不上升遷或保有好的工作崗位的。而中國的傳統六藝好象已成為遙遠的歷史記憶,現在又有多少國人真正涉獵,也就更談不上很多人精通了!
韓服,和服,已成為二國文化的象征之一,在一些重大節日里經常看到穿傳統服裝的人,但是它們卻是起源于中國的明服和吳服。經歷了時代的變遷,中國數千年文化大國,我們自己的民族服裝在哪里?正式場合,男人著西裝打領帶領結,但是那叫“西服”,并不能體現我國傳統文化的內蘊。
中國數千年的文化歷史,我們應該保有自己文化傳承中的古蘊部分,同時也不能固步自封,要充分接受外來文化精華中有益的部分,使中國傳統文化與先進時尚文化相融合。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應保有自己的民族自信心,眾所周知,著名世界歌唱家帕瓦羅蒂等在做世界巡回演出時,全都是用自己本國語言而沒有翻譯成演出國的語言,這正是有他們充足的民族底氣和自信心為后盾。
我們的文化要發展,要傳承,但并不意味著我們要取悅迎合。如何在中國傳承傳統文化與時尚先進文化之間實現無縫對接,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