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主要描寫了在新中國60年代的東北鄉(xiāng)高密,因計劃生育而展開的一連串令人唏噓的故事。姑姑是整個故事的中心人物,她是黨的忠實支持者,為實行計劃生育鞠躬盡瘁。而在當時背景下的農村,多生孩子,生兒子傳宗接代的觀念難以被改變,男人不愿意結扎,女人不愿意上環(huán),偷偷生孩子的現象頻發(fā),姑姑為此四處“抓捕”不合法生育的孕婦,為她們做流產手術。隨著時代變換,獨生子女政策在很多地方難以落實,農民,富人都各自有辦法超計劃生育,而曾經堅定實施計劃生育的姑姑和小獅子也后悔曾經殺死了兩千多名胎兒,小獅子強烈希望能養(yǎng)一個小孩。小獅子也最終通過代孕的方式,讓陳眉和萬足通過試管誕下了金娃。
從姑姑的視角看,她一輩子都在為黨的事業(yè)嘔心瀝血。從十七歲開始,她就為家鄉(xiāng)的產婦接生,大家都稱她為天才的婦產科醫(yī)生,加上一個黃金般璀璨的出生,已然成為高密東北鄉(xiāng)影響巨大、眾人仰慕而視的重要人物。然而,從她開展計劃生育以來,因為群眾對政策的不理解,將她比作殺人的惡魔,說她的手上沾滿嬰兒的鮮血。她從未理會群眾的惡意,為計生工作盡職盡責,而到了晚年,她因為自己曾經流產的胎兒懺悔,竟然也相信了泥巴捏出的是已經死去的胎兒的荒誕言論,并幫助侄子萬足偷偷接生了陳眉代孕的金娃。
從萬足的視角看,他是軍官,要堅決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所以在王仁美瞞著他懷上二胎時,他聽了姑姑的話,讓王仁美做人流手術,了解導致了妻子的死亡。在和小獅子幾十年的婚姻中,二人都未能夠生下一個小孩。小獅子也為曾經給許多孕婦做過人流懺悔,認為自己未能受孕是報應,她強烈地希望自己能養(yǎng)育一個小孩,哪怕不是她親生的。所以她選擇偷偷給萬足代孕,最后萬足接受并也參與了瞞天過海地讓陳眉代孕,欺騙眾人孩子為小獅子所生的事。萬足認為這個孩子是王仁美當年懷上的那一個,是他回來找他了。
曾經堅定地選擇相信計劃生育政策的兩個人,最后都動搖了。
書中母親對姑姑的評價,能體現出在當時的農村環(huán)境中,人們把女人當作生育的工具,甚至連女人都把生育當作自己的人生任務。
令我尤為震驚的是,小說中寫到侏儒人王膽在船上生產一事,在現在的觀念中,侏儒屬于可遺傳基因,是不建議生育后代的,但在當時,人們并沒有科學的知識,她的丈夫和她都一心想要生下一個兒子,不惜四處藏匿,最后在船上早產,而王膽也因難產而死。丈夫陳鼻在王膽生產的那一刻竟然為誕生的是女兒而悲痛發(fā)瘋。
姑姑最怕的就是蛙,因為蛙的叫聲像是嬰兒的哭啼聲,牽動著姑姑的心。終于,她在郝大手塑造的兩千八百個泥娃娃中找到自己的救贖方式。書中寫到她不做這事情,也有別人來做。而且,那些違規(guī)懷胎的男女們,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這個政策下,傳統的思想難以被改變,而新中國的未來需要有人擔責,其中犧牲的是為改變傳統思想嘔心瀝血的政策實行者,但是最后這些擁護黨政策的人,他們自己的思想也難以改變。革命的成功,靠的是千千萬萬像姑姑這樣忠心的革命工作者。姑姑也許改變了許多人的生育觀念,但她難以走出自己編織的罪孽深重的牢籠。
《蛙》,通過描述姑姑的一生,展示了幾十年的鄉(xiāng)村生育史,又毫不避諱地揭露了當下中國生育問題上的混亂景象。一段歷史,一個故事,僅從一個角度上看是極其不負責任的。在當下看,計劃生育無疑是成功的,它甚至減輕了全人類的人口負擔,但是給當時傳統思想下的高密帶來了“折磨”,也給當時實行計劃生育的革命工作者帶來了極大的工作難度。
? ? 對比幾十年前和近年的生育政策標語,在看過《蛙》后,更是覺得遺憾,計劃生育政策是國家政策,我們想要強國必須跟黨走,這是毋庸置疑的,新時代的我們,通過學習科學知識,終于明白了黨的政策是為了我們共同的幸福奮斗,而黨的政策也在改變,從曾經的強制實施到如今的鼓勵實行,如果幾十年前,大家都能理解計劃生育,也就能少一些悲劇。
雖然作者描寫的是高密鄉(xiāng)發(fā)生的故事,其實映射的是當時那個年代全中國的計劃生育的情況。一個時代的進步,背后是無數人的犧牲,我們享受著勝利的果實,用新的眼光看舊事,忽略了他們的痛苦。這本書帶我們了解了計劃生育政策帶來的時代思想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