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就要謹言慎行,因為作為父母,我也會時刻提醒著自己,以身作則,所以我會努力的去看育兒書,努力的改變自己的言行,努力的去學會克制自己的脾氣。只是這些努力維持的平靜會在偶爾,被我那一發不可收拾的吼叫打碎。
最近,我總是被我那兩歲半淘氣的姑娘氣的大發雷霆。就在今天中午,我在廚房做飯,她卻在衛生間玩起了水,等我看到她時,她已經開始自己洗頭發了,而且前面自己可以夠到的地方都已經被她洗濕。那一刻,我真的是火冒三丈,體內那無法控制的怒火一噴而出。大聲吼叫著,邊為她擦去頭上的水,邊罵著她,雖然她已經開始哭泣,但那哭泣絲毫沒有讓我生出一絲愧意。
直到她哭著喊出媽媽抱抱,我才抱起她,心緒開始慢慢恢復平靜?;蛟S是因為心中的那團怒火早已在吼叫中被釋放,所以關注到她的情緒是在我發完脾氣之后。
雖然女兒很調皮,但是我知道大聲吼叫的去發脾氣,這是我自己的問題,看過那么多的育兒說,書里面都會告訴我們,在孩子的教育中,發脾氣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理解與溝通才是最重要的,而這些道理明明自己十分清楚,但是面對女兒偶爾的淘氣,好像只有吼叫和發脾氣才能釋放掉自己的情緒。
朋友說在養育的這條路上,我們都得“重新做人”。當了父母之后,對于這句話更是有了深刻的體會。佛經上說:人的習性是最難改的。但是當了父母之后,我們往往心甘情愿的去做人性中最難的事情:改變自己。雖然這件事情很難,但是作為父母,我們卻是心甘情愿的,因為我們肩負重任,要以身作則。
所以說,養育孩子就是一個人自我修行的旅程。
在大環境中,我們選擇了自己改變,但是改變哪有那么容易。正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脾氣火爆更是根深蒂固。對于孩子的淘氣,心情好時或許還可以心平氣和的去溝通;如果正巧碰上心情差,好像只有發火才可以快準狠的震懾住孩子,并且讓我們自己心情舒坦。
所以說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做父母的要先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正如朋友圈中流行的話:看見孩子調皮,先深吸一口氣,在心里默默的對自己說:這是親生的,這是親生的,這是親生的。
有了孩子我們就會發現,如果沒有自我調整的能力,我們火爆的脾氣出現的頻次會因為孩子而越來越多,孩子的求知欲越強,她干起“壞事”的能力就越強,如果沒有自我控制的能力,身為父母也會變得焦躁起來。
除了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陪伴孩子成長,擁有足夠的耐心,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長。有人說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最難的就是對于那些自己明明懂的,我們要努力克制自己的沖動,假裝自己也在學習。
學習并不難,難的是我們要克制自己,隨時要上手去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沖動。對孩子充滿耐心,就是給孩子學習與犯錯的機會,只是有的父母太過于著急把自己的人生經驗粗暴的拋給孩子,這就像經驗豐富觀棋者,對于菜鳥棋手總是要指點江山。更何況多數經驗豐富的觀棋者更是以師傅自居。
除了好脾氣和耐心,我想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最最難的就是:永遠保持著勤奮好學的精神。當了父母才知道,這個世界上學習是需要永無境止的;當了父母才知道,永遠保持著勤奮好學的精神,對于父母的意義遠遠不止于學習所取得的成果帶來的成就,更是為了給孩子樹立人生榜樣。
有一個好脾氣、擁有耐心,永遠保持著勤奮好學的精神,這每一個看似簡單的字眼,只有當了父母在實踐的過程中才知道有多么的不容易,但是當孩子這個原動力站在你的眼前時,我想每一個有責任感的父母都會努力的去做到最好,去努力的在養育的過程中去修行、改進。
為人父母且不易,這自我修行的旅程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