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變的部分:供給和需求的交易方式:①從線下變為線上,②交易效率提高,③交易虛擬化,④交易方式透明化,⑤交易成本低;
沒有改變的部分:還是賣家與買家進行的貨幣交易活動 本質上還是相同的
二、①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在于互聯網和WWW的出現和發展。②截至2017年6月,中國總體網民規模達到7.51億,占全球網民總數的五分之一,半年共計新增網民1992萬人。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7.24億,較2016年底增加2830萬人。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互聯網普及率為54.3%,超過全球平均水平4.6個百分點。
《報告》中,個人互聯網應用發展狀況從基礎應用類、商務交易類、網絡金融類、網絡娛樂類、公共服務類五大類型的應用發展展開說明。其中網絡娛樂類應用發展包括:網絡游戲、網絡文學、網絡視頻、網絡音樂、網絡直播五個方面。此外,網絡直播和共享單車也首次被納入統計,用戶規模分別為3.42億和1.06億。
1基礎應用類應用發展:用戶規模趨于穩定,提供精準優質內容服務為重點方向
即時通信、搜索引擎、網絡新聞作為基礎的互聯網應用,用戶規模在2017年上半年趨于穩定。即時通信市場差異化進一步凸顯,領先企業著力流量入口潛力挖掘、內容服務連接能力和商業模式成熟度培養三方面;搜索引擎應用繼續保持移動化趨勢,人工智能實際應用效果尚未對用戶體驗帶來明顯提升,市場成長面臨較大壓力;網絡新聞應用呈現出資訊聚合平臺化、跨界競爭激烈化和技術核心化三方面趨勢;社交應用內外發力,內部聚焦優質內容生產,外部積極與多產業拼接融合。
網絡新聞
截至2017年6月,我國網絡新聞用戶規模為6.25億,半年增長率為1.7%,網民使用比例為83.1%。其中,手機網絡新聞用戶規模達到5.96億,占手機網民的82.4%,半年增長率為4.4%。
網絡新聞是中國互聯網發展最早的互聯網應用之一,作為信息獲取的基礎應用,網絡新聞服務形式已經從早期的以采編分發為主的自主傳播模式轉化到以用戶資訊需求為主的資訊平臺供給模式。目前,新聞資訊領域主要體現出三個特點:資訊聚合平臺化趨勢促進分工進一步明確;整體資訊內容過剩,跨界競爭日趨激烈;技術成為新聞資訊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2
網絡娛樂類應用發展:用戶規模穩步增長,行業不斷向正規化發展
2017年上半年,網絡娛樂類應用進一步向移動端轉移,手機網絡音樂、視頻、游戲、文學用戶規模增長率均在4%以上,其中手機網絡游戲增長率達到9.6%。網絡游戲行業營收規模顯著增長,游戲與IP其他環節產業的聯動日益加深;逐步推進的生態化和嶄露頭角的國際化是網絡文學行業2017年上半年的兩大主要發展特征,版權收入有望成為行業營收增長的核心;網絡視頻行業,各大視頻網站均布局包括文學、漫畫、影視、游戲及其衍生產品的泛娛樂內容新生態,生態化平臺的整體協同能力正在逐步凸顯;以秀場直播和游戲直播為核心的網絡直播業務保持了蓬勃發展趨勢,運營正規化和內容精品化是當前發展的主要方向。
2016.12-2017.6中國網民各類互聯網應用的使用率
2016.12-2017.6中國網民各類手機互聯網應用的使用率
網絡視頻
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5.65億,較2016年底增加2026萬人,增長率為3.7%;網絡視頻用戶使用率為75.2%,較2016年底提升0.7個百分點。其中,手機視頻用戶規模為5.25億,與2016年底相比增長2536萬人,增長率為5.1%;手機網絡視頻使用率為72.6%,相比2016年底增長0.7個百分點。
網絡音樂
截至2017年6月,網絡音樂用戶規模達到5.24億,較去年底增加2101萬,占網民總體的69.8%。其中手機網絡音樂用戶規模達到4.89億,較去年底增加2138萬,占手機網民的67.6%。
網絡直播
從網絡直播的內容類別來看,游戲直播和真人秀直播用戶使用率明顯增長。截至 2017年6月,網絡直播用戶共3.43億,占網民總體的45.6%。其中,游戲直播用戶規模達到1.80億,較去年底增加3386萬,占網民總體的23.9%;真人秀直播用戶規模達到1.73 億,較去年底增加2851萬,占網民總體的23.1%。
網絡游戲
截至2017年6月,我國網絡游戲用戶規模達到4.22億,較去年底增長460萬,占整體網民的56.1%。手機網絡游戲用戶規模為3.85億,較去年底增長3380萬,占手機網民的53.3%。
網絡文學
截至2017年6月,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到3.53億,較去年底增加1936萬,占網民總體的46.9%,其中手機網絡文學用戶規模為3.27億,較去年底增加2291萬,占手機網民的45.1%。
③總的來說,與電子商務應用相關的互聯網應用有手機網絡音樂,手機網絡視頻,手機網絡文學,手機旅行預定,手機網上訂外賣,手機網上銀行,手機網絡購物,手機炒股,互聯網理財,網絡直播,共享單車,在線教育,網約出租車。
④互聯網熱點有共享單車,在線教育,網約出租車,網絡直播,手機網上訂外賣。
3.文章
Contemporary electronic commerce can be classified into categories. The first category is business based on types of goods sold (involves everything from ordering "digital" content for immediate online consumption, to ordering conventional goods and services, to "meta" services to facilitate other types of electronic commerce). The second category is based on the nature of the participant (B2B, B2C,C2B and C2 C);[42]On the institutional level, big corporation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use the internet to exchange financial data to facilitat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ata integrity and security are pressing issues for electronic commerce.Aside from traditional e-commerce, the terms m-Commerce (mobile commerce) as well (around 2013) t-Commerce[43] have also been used.
主旨:Data integrity and security are pressing issues for electronic commerce.Aside from traditional e-commerce, the terms m-Commerce (mobile commerce) as well (around 2013) t-Commerce[43] have also been u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