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ton校園開放式的格局,形成了我心目中dare to be true的勇猛父親形象, “孩兒們,勇敢試,大膽去闖,世界屬于你們的!”
而St. Marks的同在一個屋檐下,還有Westover的四合式,更象一個優雅的溫柔母親,呵護著家里的孩子們,“孩兒們,Make friends, Do more, Be more.”
這是美高,這是一個愛與成長的地方,This is the place to begin.
這是美高選校第8篇,《擇校,尤如選擇一種生活方式》系列主題第3篇,《同在一個屋檐下,我們就是喜歡Small》
文 / 雪飛(美國高中申請獨立顧問,青少年成長導師)
圖 / 小鳥谷倉 外籍顧問 Oliver 拍攝提供
一個俏皮姑娘說,和別人不同,我喜歡St. Mark's School,不喜歡Milton Academy。
“理由呢?”
“St. Mark's School的氛圍特別好,人很親切,有獨立項目;而Milton就不一樣了,太大了,感覺自己丟進去就沒影了......”
“你2呀!” 我說,哈哈大笑…….
從排名和資源上,Milton當然完勝St. Mark's School。但是恰恰地,后者的感受是:緊密、親切,符合2姑娘的內在需求。
在我熟焾的數字體系里,2代表關系,希望周圍和和氣氣,一團和諧,出入、學習、生活有友相伴。
那么對于這類孩子,小型的、關系緊密、師生彼此信任的學校就再也合適不過了。
恰恰有一批美高,就是這么定義自己的。我們來看這3所學校:
St. Mark's School這么說:Intentionally Small, Thinking Big,要把這句話完整詮解出來,有點為難我,我牽強地理解出這么個意思,我們小地方大思想!呵呵,有點濃厚的中國味兒。學校的建筑緊密相連,按學校的話是:School Under One Roof,同在一個屋檐人,一家人就要互相信賴互相幫助嘛!
圣馬克果然給人這種美好印象,記得當時去參觀學校時,走過有點莊嚴沉郁的走道(我記不清了,腦子里只留下濃厚的宗教感覺),便到了招辦了,里面讓我豁然開朗,室內的軟硬件布置令人安寧、親切,招辦接待的老太太貌似年事較高,但一臉慈祥,讓我想起奶奶小時候的呵護。
如圣馬克所說,我們Intentionally Small,不光校園主體不大,而且學生數也不多,360人左右。雖然Deerfield的人跟我傲驕地說,我們學校600人,我們既擁有300人規模學校所具有的人與人之間的緊密度,又擁有大學校所應該具備的資源優勢。但是關于學校人數多大合適的問題,這真是一個極其個人化的事情,有人喜歡大學校,有人喜歡小學校,有人大小通吃。反正,圣馬克明擺了說,我們就是small,但我們有緊密的師生關系和彼此信任的環境,而且話說,最終你會發現,所有的一切,都關乎和誰生活在一起!
和圣馬克一樣,著名女校Westover索性這么說:
We are large enough to offer a deep & broad academicprogram, while small enough to be certain every girl's voice is heard. we are asupportive and cohesive community,built on the principle of the school beingintentionally small. Our schedule provide significant time for students to workclosely with experieced and outstanding faculty.
記得Westover考察那天,招生官站在主樓前,遙指左右兩邊建筑,說,那是Gym室,那是藝術樓,那是我的家,那里有2只狗1只貓在吵架....全校200人,迷你極了....對于我這個從小在海邊長大的人來說,這學校,實在太小了啊,太小了啊!
不過,當我翻閱完所有資料后,我對Westover簡直膜拜極了,絕對典型的“化缺點為優點”的高手!看看上面這語言多贊啊!在提供學校的深度和廣度方面,我們足夠大,但我們又足夠小到能夠聽得到每個學生的心聲!我們建校的指導方針就是小!這句話完全擊中了我對學校的猶疑!----聽著,我們就是要Small!
還拎一個獨特的出來,弗吉尼亞的Virginia Episcopal School,我們要成為 the “best small school” inthe Mid-Atlantic and Southeast regions that offers a fair exchange of value.很霸氣地說。這個學校僅僅245人,但有67%寄宿率,校長夫人親自操辦國際招生工作。
小有小的任性,真令人羨慕。而與一部分孩子來說,能和喜歡的、氣味相投的同學、老師在一起生活、學習四年,這將是一件多么幸運的事情!
對了,圍合式的建筑風格,在創造人與人之間的親密互動上,功不可沒。
象上文孩子提到的Milton與St. Marks的顯著不同之一,即外觀上的不同。從中國傳統的建筑風格看,Milton類似一進一進的,而且偌大的校園,分成三個片區,其中兩個片區成排排狀,中間大草坪隔開,另一個片區則在馬路的另一邊,這種開放式的格局,形成了我心目中dare to be true的勇猛父親形象,“孩兒們,勇敢試,大膽去闖,世界屬于你們的!”
而St. Marks的同在一個屋檐下,還有Westover的四合式,更象一個優雅的溫柔母親,呵護著家里的孩子們,“孩兒們,Make friends, Do more, Be more.”
Maggie Zhou
Maggie Zhou 關于面試、選校的更多文章:
走讀學校 No.1 | 美國私立走讀高中,那些不得不知的大實話!超實用,收藏版
美高選校 No.1 | 什么是合適?
美高選校 No.2 | “跳一跳夠得到”并非適合所有孩子
美高選校 No.3 | 了解美高申請中孩子的情感需求
美高選校 No.4 | 案例:孩子對學校的期望
美高選校 No.5 | “保底學校”不保底
美高選校No.6 | 逐水而居,臨水而思
美高選校No.7 | 城鎮生活VS郊野鄉居
美高選校No.8 | 同在一個屋檐下,我們就是要Small
美高面試 No.0 | 預約,10大注意事項
美高面試 No.1丨不卑不亢去面試
美高面試 No.2丨招生官的喜怒哀樂,你知道嗎?
美高面試 No.3丨面試組合策略,你知道嗎?
美高面試 No.4丨面試時機,天時地利人和好成功
美高面試 No.5丨知已,深度自我解剖,我是誰?
美高面試 No.6丨知彼,排名之外看內在,它真的適合我嗎?
美高面試 No.7 | 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
美高面試 No.8丨讓孩子擁有打開話匣子的鑰匙
美高面試 No.9丨面試官喜歡問什么?
美高面試 No.10丨面試需反復練習,但不是阿寶背書
美高面試 No.11丨哥大招生官第一人稱講述審閱申請材料的真實過程(資料)
美高面試 No.12丨實用帖:面試常見問題分類匯總
美高面試 No.13丨面試如約會,來一場熱烈的化學反應吧
美高面試 No.14丨面試禮儀,同頻共振,方得始終
美高面試 No.15丨做好這5個步驟就搞定面試了
美高面試 No.16丨面試犯了這十忌,就糗大了
美高面試 No.17丨面試后的跟進,加溫
美高面試 No.18丨面試常見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