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冰肌玉骨
蘇軾小時候,遇到一位老嫗,是一位尼姑,她自稱曾是蜀宮中的宮女,曾親眼目睹后蜀國君孟昶與花蕊夫人在摩訶池上納涼的情形。
有一天晚上,孟昶擁著花蕊夫人在水晶宮消夜。孟后主面對良辰美景和美麗動人的花蕊夫人,他突然詩興大發,馬上吩咐宮人準備筆墨,填了一首詞。只可惜時隔多年,老嫗已經記不清孟昶所作的原詞了。不過從孟后主和花蕊夫人在水晶宮避暑的排場來看,她依稀記得當時孟昶為花蕊夫人寫過的詞中有“冰肌玉骨”一句,蘇軾有感而發,遂成此詞。
蘇軾用“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來形容花蕊夫人,確實一點都不過分。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美人之極致,莫過于冰肌玉骨加花容月貌。
一起來讀讀這首?蘇軾的《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明代詩人張潮說:“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吾無間然矣。”在這些條件中,花蕊夫人幾乎全占了,以冰雪為肌膚,以玉為骨,自是不必說,她天生麗質,容貌姣好,不正是以花為貌么?
她風姿綽約,能歌善舞,可不就是以柳為態么?她還是五代十國出了名的才女,心有七竅,完全符合“以詩詞為心”這一點。
2.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四川成都當時是后蜀的都城,有蓉城之稱,據說是因為花蕊夫人最愛的花就是芙蓉花,所以孟后主為了花蕊夫人開心,滿城種植芙蓉花,每當芙蓉開花時,滿城都像在詩畫中,芙蓉城因此得名。
歷史上傳說,后蜀國君孟昶,此人貪圖享樂,在蜀地廣征美女充實后宮,他每日沉溺于胭脂水粉中,可對外卻妝點出一派國運亨通、歌舞升平的景象。雖然也有人替他辯論,說孟昶剛剛繼承皇位的時候,也曾重農桑、興水利,做過很多利國利民的事情,并不是什么昏君,但卻有更多言之鑿鑿的故事證明孟昶的驕奢淫逸。
相傳,趙匡胤帶兵滅了后蜀之后,士兵們奉旨去后蜀的宮里收拾東西。在盤點的時候,他們發現了一件“寶物”,趕緊拿來呈給趙國胤。沒想到,宋太祖看了之后,勃然大怒,并將“寶物”打得粉碎。原來,這鑲珠嵌玉、玲瓏剔透、華美無比的寶物只是一只夜壺。
趙匡胤窮苦人家出身,看到皇帝連夜壺都裝飾的如此華美,非常氣憤,說了一句話:“奢靡至此,安得不亡?”于是,就砸了孟昶的夜壺。
花蕊夫人簡直是痛不欲生。趙匡胤砸碎的其實是后蜀這個國家的根基啊。多少次,花蕊夫人曾進言勸諫夫君孟昶要勤于朝政、勵精圖治,不要總是安于享樂。但孟昶卻總以為蜀國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無須多慮。結果,花蕊的擔心不幸變成了現實。
末代皇帝心中的五味雜陳是可想而知的。但不管怎樣,孟昶選擇了卑微地活下來,作為階下囚,作為被宋朝恥笑的把柄,他忍辱偷生地活下來,領受大宋朝的封賞。
在這位后蜀國君身上,人們幾乎找不到他降宋之后反抗的任何證據,更談不上他有頂天立地的男人氣概。越王勾踐曾經臥薪嘗膽,終在多年后破吳雪恥;霸王項羽兵敗后大有逃生的機會,卻慷慨悲歌從容赴死。打《王者榮耀》時,很多人會說,英雄的選擇可進可退,可生可死。
但——卻永遠不該是醉生夢死啊!或許,這也正是孟昶不被人敬佩的地方。而在“亡國”這件事上,花蕊夫人和孟昶的態度卻截然不同。
孟昶降宋后受到宋太祖的重賞,于是攜母親李夫人和妻子花蕊夫人等家眷入宮謝恩。宋太祖自然也是熱情接納,設宴款待。宴會上,因久聞花蕊夫人才學過人,宋太組便命她當庭作詩。于是,花蕊夫人沉吟片刻,說出這樣的一首千古名詩——《述亡詩》: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
眾目睽睽之下,這就是對皇權最大的挑釁。不知道到趙匡胤和孟昶聽了之后心里有什么感想呢?
3.
愛與不愛都是個難題
亦舒說:“當一個男人不再愛他的女人,她哭鬧是錯,靜默是錯,活著呼吸是錯,死了還是錯。”那么同樣的,如果這個男人愛你,他將放下所有的尊嚴,體味你亡國的痛楚,同情你決絕的姿態,關愛你受傷的心靈,呵護你柔軟的內心。花蕊夫人是如此幸運,宋太祖不但沒有因為她的《述亡詩》而怪罪她,甚至還對她多了幾分愛慕和尊敬。
國破家敗之際,一個弱女子本該是滿懷對新朝廷的敬畏茍且偷生,可她卻像懸崖邊的百合花,活出了坦然和淡定,雖然帶著些微的寒意,卻綻放出最美的光華。
孟昶到汴梁之后,被封為了秦國公,生活的非常好。但是,在被封為秦國公七天后便死了。
有人說,趙匡胤宴請孟昶,本就是沖著花蕊夫人而去的,他很想知道人們口耳相傳的絕世美女是什么樣子的?所以,很多史家都推測孟昶的死和宋太祖大有關系,也在情理之中。花蕊夫人也看出宋太祖的真誠,并且他已經是實際的帝王,擁有號令四海的權力,卻依然保持對自己的尊重,也就欣然接納。
宋太祖趙匡胤就這樣拜倒在這位才貌俱佳的女子的石榴裙下,把花蕊夫人納為妃子。可能有些人就要說了,“烈女不嫁二夫”,為什么他不和孟昶一起殉國,而是這樣往茍且偷生?她有如花的年紀,如花的美貌,杰出的才情,連我們也舍不得她死去呀。
花蕊夫人就此成了兩朝皇帝身邊寵愛的女人。但她從不干預朝政,一個人的時候就吟詩作畫,吃齋念佛。
雖然趙匡胤對花蕊夫人寵愛有加,但是她還是對孟昶念念不忘,還將孟昶的畫像掛在宮中,以表相思之情,并對宋太祖說,畫像祭祀之人是送子之神。以至于到了后來,中原一些地方還把花蕊夫人尊為送子娘娘,進香禮拜,奉為天神,可見人們對她的喜歡和敬重。
4.花蕊之死
太美麗的女子往往就會像流星一樣在空中劃過。
宋太祖的弟弟趙光義也對花蕊夫人喜愛有加。在嫉妒心的驅使下,趙光義冠冕堂皇地以皇帝當以江山社稷為重、不當沉溺于女色為名,屢屢勸諫太祖遠離花蕊夫人。
后來宋太祖暴斃,趙光義做了皇帝,逼迫花蕊夫人嫁給自己,但是花蕊夫人堅決不從,惱羞成怒的趙光義一氣之下,射死了花蕊夫人。
歷史周而復始,不斷循環,對于和歷史一同風干的美人,我們只有贊賞罷了,只有嘆息罷了……就像在古老的驛道上,有一朵美麗的鮮花,突然被一陣狂風毀壞了。歷史給了花蕊夫人美艷動人的出場,卻沒有給她平和安寧的結尾。她與孟昶是結發夫妻,情深意重,但趙匡胤卻賦予了她新的生活,讓她懂得了什么是尊重和愛。
“山茶樹樹采山坳,恍如赤霞彩云飄。人道邡江花如錦,勝過天池百花搖。”花蕊夫人這首詩,明凈的就如同她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