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第二章 ? 夏商西周時期的音樂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節
? ? ? ? 三代樂舞:堯舜時代是中國氏族社會的末期,同時也是中國奴隸制社會的前夜,直至夏禹,中國歷史上可考的奴隸制王朝歷史便由此開篇。三代樂舞,顧名思義,講述的是堯舜之后,夏商西周時代的樂舞,這個時期樂舞活動中樂的作用發生了巨大轉變,由氏族社會時期用于圖騰祭祀、崇拜神明先祖轉向對君主偉大功績、奴隸制、王權統治的歌頌。同時,隨著階級分化與王權集中,為統治者與貴族享樂性質的樂舞在夏商時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風靡,周代因其禮樂制度的建立,樂舞則是作為教育的重要手段。
? ? ? 1.以英雄功績為歌頌對象的樂舞——《大夏》,它是歌頌夏朝開國君主夏禹治水功績的樂舞。作此樂的目的是為了“以招其功”,突出奴隸王權意識。在突出王權意識的同時,“也集聚著濃厚的群體性社會情感,呈現出一定的審美意識,引發出一種社會性的、具普遍共感的審美情感體驗。”(摘自本書第二章P17)
? ? ? 2.祭祀“尚聲”、慶祝戰功的樂舞——《濩》,是商代多用于祭祀的代表性樂舞。在商朝的祭祀樂舞活動中,崇尚以音樂的方式來溝通鬼神、天地,這個商代祭祀活動中突出的文化特點于氏族社會的音樂文化傳統十分相似。在樂器的使用上,殷人使用“滌蕩其聲,樂三闋”的行樂方式,突出其“尚聲”的審美意識。
? ? ? 3.氣勢壯美、再現武功的樂曲——《舞》,是周代極具代表性的樂舞。其編創內容同樣是歌頌開國君主的戰爭功績(周武王伐殷),其表現的藝術美以及情感氛圍應該用“壯美”來形容。
? ? ? 4.巫舞:夏商時期雖王權統治不斷加強,但僅限于社會統治層面,而農耕問題上,先民們依舊是崇拜鬼神的,而用于崇拜天地鬼神的祭祀活動就是巫舞。在祭祀過程中,樂舞是必不可少的表現形式,巫便是能連接神與人的行樂者。在農業社會,最為密切的巫舞活動就是祈天求雨。商代祭祀活動中用于求雨的樂舞《雩》。卜辭中記載:“癸巳奏舞,雨。甲午奏舞,雨。”(摘自本書第二章P19)此處出現的“奏舞”既包括樂器演奏又包括舞蹈表演,奏樂時伴舞的舞者就是巫。周代仍留有《雩》的求雨活動,甚至至清代也有“雩祀”的活動,可以說這是遠古社會流傳久遠的音樂文化傳統。此外,周人每年冬天還會表演祛除疫鬼的巫舞《儺》,日本將其傳承發展成了“能”,并成為了國家級文化遺產。
? ? ? 5.享樂侑食之樂,指的是祭祀活動之外僅供娛樂、宴飲活動的一種音樂。夏朝統治者在音樂上的享樂在史上可謂是“頗有盛名”。相傳夏后啟原是一位不貪圖享樂的明君,但后來也放縱享樂。而到了夏桀統治時期,對于樂舞享樂更是毫無節制。享樂侑食之樂在商朝更是風靡一時,音樂上享樂最為荒淫無道的便是商紂王。周代雖有享樂侑食之樂,但已在宮廷中 嚴格控制恣意享受女樂聲色的行為,甚至樂人的配置也極少有女性的存在。
? ? ? 6.民族、部族間的樂舞交流:從歷史上看,華夏音樂的發生、形成,歷來具有多融性的特點。夏商西周多方文化交融在音樂上的集中反映,主要是在民族、部族之間的樂舞交流方面。(摘自本書第二章P20)周代可以說是我國多民族文化形成的初期,據《周禮》記載“旄人,掌教舞散樂,舞夷樂......”這表明,在當時周宮廷中,已有通曉、四方夷樂的專職人員、甚至這些人本身就是夷人。
作者在寫三代樂舞的時候思路非常清晰,框架簡單明了。從政治性樂舞、農耕樂舞、享樂樂舞、少數民族樂舞四個方面來講述三代樂舞。并引用了大量的史學資料加以佐證。條理清晰,在分別介紹不同種類樂舞時按照西商西周的順序一次介紹,這是筆者需要學習借鑒的地方。讀完這小節文章,筆者有所感悟,在此一一敘述。音樂的主要作用由原始時期的祭祀神明祖先到夏朝的歌功頌德因該說是歷史之必然,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人們由一個個分裂的小小部族不斷合并成一個大的團體,在人口基數迅速增長的同時,不同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很容易對社會安定造成影響,這時就迫切需要一個至高無上的統治者來治理這個團體,同時也需要一個思想政治制度去侵蝕、固化百姓的思想。于是奴隸制、王權至上制等就孕育而生。這個時期最大的需要就是統一思想,讓百姓由信仰神明轉向信仰自己的君王。因此這個時期的音樂會大篇幅地歌頌統治者,美化、神化他的英雄事跡,“以昭其功”。而農耕方面。由于當時的科技十分落后,天氣的陰晴、氣候的冷暖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糧食的收成情況,因此在農耕方面的音樂依舊同原始社會一樣,以祭祀神明為主,但是出現了一個行樂者,巫。對于日漸繁盛的享樂侑食之樂,筆者認為,第一,貴族不同于忙于耕種的黎民百姓,他們有大量閑余時間,而在閑暇之時,能供當時消遣時間的東西十分有限,音樂是當時經濟落后物資稀缺時代的最佳選擇;第二,王公貴胄之間宴請好友、飲酒作樂的時候,有音樂相稱能更好的襯托氣氛。以上僅為筆者在閱讀此篇后的個人想法,如有不妥不對之處,望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