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問我火龍果是切片,還是整個切開?”
“那你怎么說的”
“我不知道,然后就抱著手機在走廊喊你的名字,轉念一想,椰子得今天吃掉,要不,就不切了吧”
這是我和室友一起在網上團購水果,在我跑出去曬被子的時候,正巧商家打電話詢問水果如何處理,而后出現我和室友在開頭的對話。
這看似很平常的一次對話,卻引起了我的思考,正巧另一個室友也進了寢室,我便把剛才店家詢問的問題拋給她,看她如何回答,果然她在兩個選項中糾結,而忽視了潛在的其他答案:
不切
二選一,你選哪個?
就像選擇題一樣,給了明確的選擇范圍,并讓其在這之中挑選,可是生活中所有的選擇題都不是注定的,也沒有明確的選擇項。
所有的選項都是需要靠著我們自己自身情況而定,或許現在你的面前正好有那么幾個選項可以去選擇,可是它們仿佛是并行條件一樣,無法選擇出一個。
而現實生活中,經濟壓力,同行壓力,親人期待所帶來的壓力無時無刻戳在心頭,在有限的時間里逼著你必須做出選擇的時候,你會怎么辦?
你焦急、慌張,希望快點找到出口,可是卻絲毫沒辦法看到突破口在哪兒,然后一邊焦慮地在死胡同中挑三揀四。
結果,結果沒想出來,還越想越暈,甚至連這次選擇的出發點是干什么都不清楚了。
貳
“我是誰?我在哪兒?我在干嘛?”。
這種內心寫照確實說明了此刻你的狀態,或許看起來很搞笑,連你自己都不敢相信我怎么可能是這種狀態,但是在選擇人生道路的時候,你確實迷迷糊糊,連最初的目的是什么都忘得一干二凈了。
為什么我會知道呢?因為我也經歷過,在有限的時間里面,他人的不斷催促,我必須要做出決定,那一天我精神恍惚、搖擺不定,一旦決定結果或許會影響之后的一生,一個人處在一團黑暗中看不到希望。
后來和家里人打了兩個多小時的電話,而家人確實是我堅強的后盾,也是家人的鼓舞讓我有了勇氣。
所以我決定后退一步,走出這個死胡同。
退一步后,我的眼前一亮,確實,我還有很多其他的選項,為什么非得鉆牛角尖在兩個選項中糾結不定?或許放棄擺在眼前充滿誘惑的選擇后,我會重新回到起點,但我也確實獲得了時間好好想想自己最初的出發點是什么,理清思路重新出發。
后退一步需要很大的勇氣,賭贏了擁有全世界,賭輸了,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重頭再來罷了。
但是現實生活中的確很多人,在自己的選擇項添加了各種條件限制,束縛著自己,捆綁著自己,是他自己心甘情愿深陷沼澤中,然后陷入迷茫、困頓,折磨著自己。
想得到的越多,就格外的不舍得放棄。把自己陷進死循環中,而各種社會壓力都在逼迫著他去選擇,結果常常是丟了西瓜,也丟了芝麻,最后還把自己搞的輕則精神不濟,重則憂郁纏身。
可是,道理都懂,真正處在問題的漩渦中心時,還有幾個人能保持頭腦清醒呢?
當我們逐漸脫離學生身份,不再受到學校、家長的束縛,一切決定都將由自己確定的時候,你會怎么辦?考慮的因素那么多,還要兼顧到家人的看法,這時所有的選擇題都開始變得復雜。
叁
突然想起一次宣講會上,hr問:你們都想找什么樣的工作?
臺下冒出一句:錢多事少離家近
在場的人都笑了,我們都知道這是很難實現的,或者說對普通人而言是不存在的。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但是當你將所有的因素進行重要程度排序之后,大多數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打個比方,將找工作時考慮的因素進行排序:錢多>離家近>事少
翻譯過來就是:工資高是前提,在這個條件下再考慮地點問題,最后考慮的是事少。
而這些因素也都相互存在關聯,當你更看重一項的時候,那么不可避免的與其相關聯的因素也會受到影響。
就像錢多、事少就是存在互斥關系,所以當你想賺錢多,事少基本是不可能的了,想要錢多,那可都是用時間、精力堆砌起來的,沒有付出哪兒來的收獲。
當所有考慮因素排序之后,再選擇的時候也就有了大致判斷方向了。
而如果這些選擇項確實難以抉擇的時候,我們何不退一步之后,再大步向前跨一步呢!或許一開始這個選擇項的存在就是錯誤的。
最后還想說一句,面對外界無數的選擇與誘惑,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能得到最好的,也是盡全力的去奮斗,但是很多時候最好的不一定適合你,我們應該去找最適合自己的,如果我們所有人只盯著最好的,那么將有大部分的人會面臨失敗。
將自己的野心放在適當的地方,才能發揮所長
好的,我要去吃火龍果了
特價水果三個壞了兩個
怪不得要讓給我們切片呢
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