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不清上次看人物傳記電影是什么時候了,似乎已經很久遠,也不會特意去尋找這一類電影。要不是火車站等高鐵的無聊,不會打開<鐵娘子>––雖然撒切爾夫人威名遠揚,但美國文化主導一切的今天,的確很難對英國名人提起興趣。
導演明白傳記電影的難度,要把一個偉人、一位英雄的一生濃縮為120分鐘真的不易。單就電影本身來說,<鐵娘子>是成功的,而且讓我找到當時看<美麗心靈><昂山素季>一樣的感受––偉人的一生都讓人熱淚盈眶。電影的選角也無可挑剔,梅姨不僅外形與鐵娘子有相似之處,高超的演技駕馭鐵娘子強悍的性格亦游刃有余,讓人仿佛感覺這就是那年的首相。
電影講述了鐵娘子一生的主要階段,從年少求學,到步入政壇,從教育大臣到黨魁再到首相,從主戰馬島的得意到眾叛親離的失意,令我意外的是,中國人津津樂道的香港談判卻只字未提,可能歷史并不像我們所被教育的那樣吧,也可能這并非鐵娘子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有可能只是被剪掉了。鐵娘子的一生,雖說不上傳奇,但真可謂勵志。看完電影還不過癮,又馬上百度。撒切爾夫人一生堅持貨幣主義,反對加入歐元區,反對共產主義,削減社會福利,使英國經濟由低谷恢復元氣;她立場鮮明,毫不退步;用百度的話說,"在任首相期間,對英國的經濟、社會與文化面貌作出了既深且廣的改變"。看完電影,搜完百度,我感慨最深的不是電影的成功,人物的塑造,而是想到另一面––人類歷史由誰創造?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歷史由人民創造,但我卻越來越質疑這一點,一方面,試想不是鐵娘子,英國會否順利走出經濟泥潭?要知道鐵娘子并沒有討好民眾,她的經濟政策并不受歡迎。另一方面,鐵娘子執政時期的很多決策在今天仍影響巨大,比如英國至今沒有加入歐元區,而且已經開始脫離歐盟。
我們容易想到另一位英國首相丘吉爾,丘吉爾的性格與立場同樣強悍,沒有丘吉爾,英國能否順利挨過二戰還真是不一定。
英雄,或者偉人,或者大獨裁者,對歷史進程,對民眾生活,對公眾心理的影響是巨大的,可能遠遠超過我們以為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