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今年八歲,屬于精力旺盛型的,每天活蹦亂跳,沒有閑著的時候,我總是嫌他吵,總想讓他安靜,可總是很難。在教育兒子的過程中,感覺沒有女兒省心———可能是沒有用教育男孩的方法去教育男孩吧。《養育男孩》這本書對教育男孩確實很有幫助。
一.認識到男孩和女孩的不同
男孩的身體會分泌睪丸激素,這種激素讓男孩成為男孩。所以,男孩子身上老是有使不完的勁兒,精力旺盛,不停地蹦蹦跳跳,爬上爬下。這是性別的原因。有些時候,他很讓人頭疼,洗完澡到床上,一會沒看見,他把床當做蹦蹦床,又蹦出一身汗;閱讀時間,他一會跑去喝水,一會跑去廁所,時間都被他跑掉了.....想讓他像女孩子那樣安靜,做不到。
初中的男孩子也是如此,有些孩子仍然好動,坐不住。我們班的一位男生,你總能聽到他在板凳上扭動的聲音,他的板凳通常做不到期末。當然,這除了性格的因素,還有性別的因素。
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是男孩的弱勢。特別是與同齡的女孩相比,他們總是慢半拍。這一點表現在語言學習上非常明顯,小學一二年級,語文這門學科,男孩子學起來沒有女孩省力。兒子常常告訴我:“我們班女生學語文在行,男生學數學在行。”
養育男孩,我們認識到這一點,就能夠理解孩子行為的原因。然后根據實際情況,采用恰當的教育方法。
二.父親在男孩成長中不能缺席
在家里,照顧和教育孩子好像都是母親的責任,父親回到家就是甩手掌柜。我覺得在嬰兒時期,因為女性的溫柔細心,母親對孩子的照顧更周到體貼,父親的照顧顯得若有若無。但是在孩子性格形成的階段,三歲以后,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就很大,青春期時父親對孩子陪伴和教育更是沒有人能夠替代。無數事實證明,青春期的孩子沒有父親的管教,孩子會更叛逆,更容易出問題。
我的身邊也不乏這樣的例子。沒有父親教育的孩子常常成為問題孩子。
可現實的問題是:男人根本認識不到這一點,他們不學習,不成長,在心理上仍然是個孩子,所以他們不能做行為榜樣,也無法承擔教育孩子的重任,有時候甚至起相反的作用。比如,母親管教孩子,父親卻站在母親的對立面,你說:“作業要在放學后盡快完成。”他說:“要求孩子那么嚴干嘛,玩會兒再寫不行?!”出現這樣的場面,對孩子的成長尤為不利。
我們家的情況也不樂觀,婚后的郭同學拒絕成長,對家庭基本不過問。平時工作在外地,很少與孩子聯絡。來到家后,依然自我,完全沒有父親的風范。讓他帶孩子,他甩給孩子一個手機。教育孩子,他一點兒不懂,也不學習。有時候,很無語,也很無奈。擔心父親的缺席,對孩子性格的不良影響。比如,缺少男子漢氣概等。身邊的男性的榜樣也有,但并不多,如教練、男性老師等,兒子成長期的教育不容放松。
三.給孩子積極的暗示
賞識孩子是最好的教育方法。特別是男孩子,要讓他找到自信。平時多夸夸孩子,讓孩子找到存在感。比如,兒子穿這身衣服好帥!你把地掃得真干凈!放假的時候,在家穿著比較隨便,有的孩子穿著拖鞋就出去玩了,兒子從來不穿,每次出門前都穿戴整齊。一次,爺爺說:“穿著拖鞋也行,下樓玩一會就回來了。”兒子說:“我從來不穿拖鞋出門。”我一聽,笑了,這不是我說過的話嗎?給孩子積極正向的暗示,很重要。
還有,學校的教育要求順從,這恰恰與男孩的本性背道而馳。學校也應該打造充滿活力的課程。
四.重視體育運動
男孩本身精力旺盛,愛好運動,我們要善于創造機會,讓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體育運動。既能鍛煉孩子的意志,塑造他們的性格,讓他們找到歸屬感。昨天晚飯后,帶兒子去操場玩,嬋爸把六個孩子分成兩組,進行籃球比賽。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回家后,兒子高興地說:“和朋友一起玩真快樂!”他不僅體會到運動的快樂,還在和小朋友的配合、比賽中找到了成就感。
如果爸爸回家后,能帶孩子參加一些有益的運動,而不是陪他打游戲,這將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五.觀察孩子的表現,及時了解孩子的情況
家長要善于觀察孩子的言行,看他有什么狀況,比如:有沒有收到欺凌?學習上有沒有困難?......男孩還常常通過故意制造麻煩來引起別人的注意,他們以此來獲得關注,尋找存在感和歸屬感。
總之,養育男孩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作為家長,我們只能且行且學習,給孩子最貼心、最優質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