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午,閨蜜小麗說,男朋友前幾天去了她老家,拜訪了她爸媽,但相處下來,男孩有點嫌棄小麗家農村的條件,因為嫌棄,對她爸媽也缺少了應有的尊敬。
男孩屬于拆二代,家里分了幾套房子,或許在他心里,在他們的愛情面前,已經不平衡,那個天平一點點向男孩那邊傾斜,因為愛情,每次吵架,小麗不斷地妥協;因為愛情,平時勤儉節約,省吃儉用的她,為男孩買衣服出手開始闊綽。
門當戶對的婚姻,早早不是可討論的話題,但當今社會依然是個敏感的大問題。顧名思義指男女雙方家庭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情況、職業相當,很適合結親
而我的閨蜜也恰恰遇到了,彼此家庭經濟條件的懸殊,導致未來婆婆不斷的阻撓。童話里不是有灰姑娘嫁給了王子嘛?對啊,的確是,但又有多少灰姑娘嫁進了豪門。
雖然閨蜜遇到的并不是豪門,只是男孩家庭條件相比她家稍遜一些而已,但依然很艱辛。小麗說,我不知道該怎么辦,一年多的感情,是放棄,還是繼續。
起初,男孩媽媽不同意,男孩堅持,為她爭取。再后來,男孩也開始嫌棄,不在堅定。
愛情這個東西很脆弱,現實會打敗很多細節,不管之前的情感多細膩,許下的承諾多誠懇;不管兩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消費觀多相同,當兩個家庭的觀念不在匹配時,就會困難重重。
2)
我的弟弟,13歲,我問了他這樣的一個問題,婚姻要不要門當戶對,他很真誠又堅定的說,當然不需要了。我說:“為什么”,他說,老師這么教的,書上也是這么寫的,瞬間覺得他好可愛,沒有被大自然污染的小男孩。
現在時代不斷的進步,很多守舊的觀念被棄之,門當戶對這樣的事情不在是個什么熱題,但最近熱播的一個綜藝相親節目《中國式相親》,因為喜歡金姐,就連續看了幾期,節目主要是男女嘉賓帶著爸媽去相親,這不正是講究的門當戶對嘛?
如果大家看過海清的一部電視劇,《雙面膠》就會明白,雙方的經濟條件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殘害了多少人。
海清飾演的胡麗娟,地地道道的上海女人,嗲嗲的,在上海過著相當小資的生活,遇到了一個出生在東北農村的陳亞平。
婚后,麗娟娘家資助了十幾萬,婆家拿了兩萬買了一套兩層室,剩下的貸款兩個人慢慢還。
兩家的經濟水平在此刻已經拉開的很明顯,最糟糕的莫過于每次陳亞平家里緊急缺錢的時候,都是求著麗娟回娘家借,為了幫他姐夫保住工作,高投資1 0萬,亞平爸爸癌癥又借了3萬,最后這些錢都打了水漂。
每當麗娟與老公,婆婆吵架時,她總是咆哮著說,你在這里吃我的,用我的,穿我的,信不信我把你們全趕出去,都給我滾。(大致意思,記不清了)
她可以趾高氣昂,她可以好不委屈自己的情緒,她可以隨時大發雷霆,在她內心深處,她有強大的精神后盾,她有著我是上海本地女人的傲氣,她有著你們全家都靠我救濟的資本。
如果麗娟嫁了當地的小上海人,是不是就不一樣,是不是在麗娟缺錢的時候,婆家還能給個支援。她那么嗲,肯定會天天笑的很開心。但現在的她就是婆家的搖錢樹,這樣的家庭是個無底洞,永遠看不到底。
不門當戶對,并不代表不幸福。
所有的婚姻都是建立在愛情基礎之上,門當戶對,只是讓愛情走的更加可以輕松容易一些。
如果我們已經有了家庭,那先讓小家有一定的獨立經濟能力,不寄生在別人的家庭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