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終于,我大三了。九月份一開學,就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氣氛。大家開始各自忙碌,每天早上六點半,大家就都已經起床,再也找不到大一、大二一起睡到中午的日子。宿舍六個人,有四個報名了教師資格證,準備參加教師招考。當然也包括我自己。另外兩個準備考研,一個本專業考經濟學,另一個為了避開數學加入了考法碩的大軍。這是九月份的我們。
2015年10月,國慶假期過后,我們返校了。A回來說的第一句話是我不想考研了,B說我真的以后要回家鄉村里當個小學老師嗎……由此,我們經過一個半小時的激烈討論,又得出一個新的答案。兩個人準備當老師,一個人工作,三個人考研,其中c又改變了九月份時確定的專業,并且準備將九月份新買的考研資料低價賣掉,再買新選專業的書籍。這是十月份的我們。
這就是現階段的我們,總在變換著自己的選擇,卻每一次都不夠堅定的走到最后。看似有方向實則很迷茫的我們。畢業了,我們的未來又在哪里呢?
我的大學生活,像大多數同齡人一樣。大一游走在社團活動的新鮮感中,大二奉獻給了各種韓劇,平時偶爾也犯懶逃個課,通宵去唱k,跟風考了個會計從業資格證和計算機二級證,這便是我的大學了。大三開學離家時,母親再三的叮囑我要好好準備教師資格證,母親的夢想就是讓我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父親則支持我繼續讀研。在讀大學時,母親就非常想讓我報考師范類專業,而父親則說經濟學能夠鍛煉人,最后,我抱著對初高中應試教育的厭惡摒棄了師范類專業,讀了經濟學。這也使得母親在之后的兩年里常與父親爭論當時的選擇是否正確。現在,又到了選擇的十字路口,面對與兩年前同樣的被安排,我在高等數學的漩渦里轉了兩周之后,終于在有一天晚上情緒失控了。我羞愧于自己的懦弱,自己的青春就要結束了,仍然沒有勇氣去做自己想做的。把自己局限在找個安穩的工作養家的圈子里,卻忘記了問問自己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很多時候,我們都在被周圍的人與環境推著走,推著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不適合自己的事情,而忘記了堅持自我。記得問問自己還記得曾經那個想想就讓你激動地發抖的夢想嗎?記得問問自己現在的選擇真的能讓你開心嗎?
曾幾何時,我們在現實面前選擇了一份自己不怎么喜歡,卻高薪可以給家人帶來舒適的工作,我們漸漸的忘了去追尋自己曾經的夢想,我們再也不是那個天真沖動的孩子,我們開始變得世故圓滑,并將這美化為社交技巧,我們開始疲憊的去應付工作,并將這抱怨為生活所迫,
可在靜謐閑暇時,你是否也有那絲絲的不甘呢?這是你的人生啊,還未曾領略過一番世間心酸美好,卻一心求穩,惶惶終老,這樣的生活,你真的喜歡嗎?
畢業季我們的迷茫是真的迷茫嗎?其實你根本沒有迷茫,只是沒有活成自己理想中的樣子罷了。試著去接納自己,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不要因為這樣那樣的借口放棄自己的堅持,而等待生活的被動選擇。想想那些一次次變換的選擇,是不是都不是我們真正喜歡的呢?生活有無數種方式,成功的道路并不擁擠,我們不必把自己局限在求穩的圈子里,勇敢的去追求自己想做的吧,哪怕它看起來并不是那么光鮮亮麗,哪怕它在他人看來并不那么優秀,可那又何妨呢!Who 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