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像是一個記錄真實生活,或真人真事的藝術展現形式,在眾人的眼中一直是以真實為主。
而紀錄片的配音也會根據不同的素材類型稍作更改,但整體來說,紀錄片的配音大多數是以輔助的形式將人、事、物,清楚的表達在大家的視野中~
不過紀錄片配音時,到底應該注意什么呢?想必還是很多人不太了解,今天就來分享兩點比較基礎,但是又不得不注意的吧~
把握好音量及用聲
電視紀錄片的用聲,大多音量會比廣播配音要小,這種解說式的
配音大多以第一人稱為主,會要求配音員語言樸實無華,不能太揚、太飄、太快,要讓人聽得清楚明白、有興。
與此同時,解說不需要過多的情感色彩,而是需要耐心、熱情、內行。
即使是第三人稱的解說,也會給人有解釋畫面、依附畫面之感。
解說音色的選擇與使用
由于解說詞跳躍性比較大,有時,上下兩段的反差很大。因而,更要做這種事先的設計。
解說音色的選擇與使用。也應在設計之列,剛與柔、明與暗等性質,也應依片類、解說氣質、解說身份及情感不同而有相應的變化。
例如,通常,風情片的解說用聲較柔,而政論片的解說用聲則較剛。當然,解說用聲同時還要受制于畫面、音樂、音響效果等因素,才能更準確、合適、分寸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