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時候,多數在于看,如果開口朗讀,又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呢?本文就是介紹了讀書的聲調法則。
一天,大文約上幾個小伙伴一起去法華寺找王老師,法華寺離市區不遠,幾個小伙伴們帶上一天的干糧就出發了,一路上有說有笑的,不一會兒就來到寺院的門口了。
還沒進門,就聽見里面傳出朗朗的讀書聲,起初還以為是寺中的僧人在念經,仔細聽一下,才聽出這是王老師的聲音,聲音從東閣傳過來,大家就不需要問路了,順著聲響找到了王老師所在的房間。此時老師正在高聲朗誦,看到自己的學生過來拜訪,匆忙放下手上的書。大伙互相打過招呼之后,同學們都很好奇,老師究竟在讀什么書?老師拿起給大伙一看,大家都覺得奇怪了,這不就是自己平日上課的教材,為什么老師讀得那么起勁呢?老師解釋說平時教大家的都是教義上的,文字上面都通了,唯獨在朗讀方面未曾費過力氣,所以趁著假期,在這方面多下下功夫,等下學期開課了,再教授給大家。
這書本上面的內容,多數在于看,如果加上朗讀,心眼耳口并用,理解方面自然會深刻一些。王老師一邊說一邊拿起教材,上面有圓圈,交叉,打鉤等符號,都用紅筆標記著,不同的符號代表著語氣的不同,在一些莊重,敬畏,仁慈,沉郁,疑惑的句子中該緩慢,在驚愕,確信,憤怒,恐怖,怨恨的句子里面該急促,還有則是一些段落需要高低錯落,有些則需要前后緩急,有些則要語氣強弱變化等等。
講解完之后,王老師就把教材拆開幾部分,分發給同學們,讓大伙自個領會,同學們依照老師說的,在寺院里揣摩仿讀,日光從樹葉空隙中射下,各人的衣服與手上的紙片動蕩著碎小的渦影。大伙都聚精會神,不知不覺中,寺中已傳來晚課的鐘聲, 同學們都意猶未盡,只是時間不早了,回去還要走好幾里路,王老師也要開始晚課了,大伙就向老師告辭,到了寺院門口,老師微笑揮手告別鞠躬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