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之后萬物生長。二十四節氣當中,最歡喜的是驚蟄,不僅僅因為這兩個字眼好看,還有關于這個時節的回憶。
三月,是梅雨季節。潮濕,有生氣。
十八歲,地標,韶關。
二十歲不到的年紀,除了升學的憂愁,沒有太多的苦惱。在一中念書的日子,被回憶設置了味道。
每一場夕陽,都是在圖書館橋上淡淡的暗戀味道;
每次的紙上筆記,是黃昏來臨時堆滿書本的課室味道;
每一次驚蟄,是柳絮飄飛、枝冒綠芽的味道。
二十代,地標,廣州。
以前只看到她擁擠的一面,不算吸引。后來走過了她的西關、上下九、西門口......吃過了她的蝦餃、椰子凍糕、三星湯......看過了她的花市、騎樓、老字號里熱鬧和溫暖......我應該是不想離開這里了。
周末和朋友在市三宮看電影,特意提早出門。悠閑地騎著單車,下午暖暖的陽光曬得臉熱熱的。
人民橋重新修整過了,沒有了之前令人騎車顛得屁股疼的小階梯。修了個“小城堡”,和對面的沙面相得益彰。
橋上的小葉欖仁真的可愛的不得了!怎么會有這么可愛的樹樹!小小的葉子,一層層的枝干,剛長出來的時候,嫩的想吃上一嘴......
經過人民橋又要穿過上下九這個人山人海的繁華地帶。
“在老城區你兜來兜去都可以到達目的地。”忽然想起這句話,所以我決定今天走一條陌路。哈哈
一路上的春意,老城特有的那種“陰涼”的、時而嘈雜,時而靜謐的街道,讓人的心情平靜。路邊有塵灰的老店,或許都有百年的歷史了。
不擔心迷路,路牌上的名字我都認識。龍津路、長壽路、泮塘路這些名字也讓人感覺到廣州的文化氣質。有時候在想,之所以喜歡某條街、某座城市,是因為在那里曾經發生過的故事吧。
大葉榕作為城市重要綠化,讓南方現在的街頭出現了很獨特的風景——在初春落葉紛飛。
在路上,還遇見兩個叔叔在聊天。大葉榕的落葉剛好落在他肩頭。如果是我,會把它做成標本,紀念這小緣分。
騎車經過的時候,我看見了很多小巷。小巷是用麻石鋪成的。這是廣州特有的,聽說,這是廣府人一路長大的記憶。
這次我記錄下了這個朋友總和我介紹的“麻石”.....杰倫歌里經常出現的青石板路,或許是方文山的鄉愁。
晚上電影結束,我們去一家老字號吃心心念念的酸辣粉。令人傷心的是,她不營業了......連店內都拆了。
這家店食物都很大份,而且很便宜。所以她能撐到現在,真的很了不起了。
因為城市發展,讓原本就在街上營業“走鬼”變成了影響市容的存在,讓原本“平靚正”的老字號難以生存......這樣的情況,真的讓人感到很悲傷。
唉,我可能再也吃不到這碗(盆)我超愛的酸辣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