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導演:吳宇森,尼古拉斯·凱奇、約翰·特拉沃塔,主演。尼古拉斯·趙四,哈哈,看到了原版。受推而看,也確實不知道什么好看,那就看看有名的電影吧!兩個小時多。變臉,顧名思義,從字面上的意思引出來。
還以為是川劇變臉,又是中國人名字,以為會是外國版唱大戲,降低了期待感,以為會是不倫不類!其實不是。
剛開始看,就想起來看完要寫什么,思緒不集中,也就是為了做什么而做什么吧!想練筆,沒素材,找個電影,以為會是不一樣的感覺。經歷少,寫的少,好像可以往深了想,好像也沒方向!
奇怪,做什么都思想不集中。我盡量不詛咒自己的身體。大體的劇情還是知道的。想知道的是這部電影只是故事,還是要表達什么?只是故事的話,降低了層次。
開局像大片,直升飛機都用上了。也像結束時候的勁爆場面,但又差一些,不夠酣暢淋漓,留有余力的感覺,調起了氛圍,沒讓你高潮。控制了一部分力量,開頭是大片的收著。對,是這樣的感覺。但是場面也算很大,讓人擔心后面演什么,可以銜接起來嗎?
之后,有點疲軟,之后有意思的來了,換了臉。一直到結束,劇情緊湊起來了。
有點不知頭緒。沒有主題,就是在講故事,偶爾瞅見說是真是事件改編的,故事有意思,就改編了?我們的表達,好像都有一個主題。他會說人性呀什么的,不一樣的三觀呀,和在現實生活中有什么沖突之類的,然后就出現中心思想了。
嘿,想想都是大概的印象。我們是道德國家,法律是底線。外國不一樣了,沒有耶穌的話,不知道會變成什么樣。他們沒有道德感,或者說不濃。他們才是兩三百年的小年輕國家。我們雖然時間長,但腐朽的時間也長,在我看來,從董仲舒閹割了儒家思想以后,我們就一直在腐朽!百家爭鳴的思想啊,不會出現了吧,老祖宗的東西都沒嚼透吧!
但是,時間長啊,歷史留下來的思想總會有用處的,他們還嫩了點。但是,再說,我們好像朝氣不夠,還是自我感覺不夠。出不來偉大人物了...沒有總綱帶領了?不知道方向了?
又想起了,人類真是孤獨啊,都沒有借鑒的文明。想當初,美國向宇宙發(fā)射信息,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感覺?
那為什么,不繼續(xù)往太空那里走呢?
又想起了先賢的思想還是深刻的。
可是,人啊,思想珍貴嗎?貌似,也不珍貴啊。智能都可以和我們類似了,研究出來也只是生理現象,可以復制。比如神經元什么的。若是沒有靈魂,沒有形而上的東西,人類還真沒有什么珍貴的。
我們的文化,不是科學都可以解釋出來的。是好事嗎?就像古代的生活由那時候主流的思想解釋,如今的生活由科學這個工具解釋。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解釋工具吧。
但我知道的總共有兩個,科學,古代偉人的言論。沒有第三個文明體系了。西方的神在我不能算一個文明體系,沒有構架啊,還是我認識太淺,淺的都看不到表皮?
兩條腿,兩只手,也就是一種動物嘛,有什么不一樣的嗎?也就是為了生存啊。
虛,感覺太虛了。我什么都知道的不深,也敢這樣大放厥詞?
算了,說回電影吧。三個轉折點,一是換臉臥底,二是換臉后沒人認識,我以為會黑化,從此身份不一樣了,做的事符合臉了。三是換臉后沒有黑化,人還是那個人,只是臉不一樣了。
臉不一樣,人還是一樣。
要是臉沒換,那人就不一定了。環(huán)境,親人,愛人影響太大了。什么樣的環(huán)境出現什么樣的人。要跳出來,跳出環(huán)境對自己的影響。要經常以俯視視角觀看自己言行舉止。
吾日三省吾身。但是要省悟的一定是正確的嗎?什么是正確的?有標準嗎?不要有思維禁錮,要打開,不要有利益的糾纏,不要道德的束縛,就是打開它,打開它,看它怎么想,看著它,隨它自由。
又想起文以載道,好像中國字才能載道,美國字不行,缺乏底蘊。所以美國人思想淺?只看到文字,文字背后不知道?但是也有的大學問家啊。他們對人的關注,一代一代的,中國的思想看的是什么?這么想,文字也沒那么厲害。文不能載道,說不出來的也很多,情緒呀,感覺呀,不能通通言明出來。
如果沒有文字,我們怕是能急死。吼吼。。。
如果文字能更多的承載我們的思想,那我們的思想一定更深刻了,知道的也就更多了。反過來如果我們知道的更多,文字也要跟的上啊,以后會不會有純精神交流,得細化到什么程度啊。還是要脫胎成另一種生命?追求“道”。也就是說文字的復雜程度代表著這個文化的復雜程度。哈哈,我真是聰明。
最后,這部電影是故事,看完也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