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活在不同的關系中,與愛人的關系,與孩子的關系,與同事的關系,與原生家庭的關系,與鄰居的關系客戶的關系等等,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與自己的關系。
在不同的關系中雙方都是彼此成就的,在不同的關系中有不同的自我 ,也就是在不同的關系里我們都展現了不同的一面。比如說你的職業是一名警察,工作上你敏銳正直鐵面無私,但是回到家后你就是孩子的爸爸或媽媽,就不能把工作的那個自我帶回到家里,不然家就不是家了。
一段關系的安全與否決定了你的松弛度,也決定了你是以一個怎樣的自我存在。我們經常會說下班回到家里看到在玩游戲的孩子躺沙發上扣手機的老公,我們就氣不打一出來,瞬間爆發,經常會有媽媽說:“也知道不該對孩子發火,不該對老公抱怨指責,可就是忍不住,管不住自己的脾氣。”其實,不是你管不住你的脾氣,而是你們的關系安全到你覺得不需要控制你的脾氣。你知道即使你發在大的脾氣,老公還是老公,孩子還是孩子。假如你在訓孩子的時候電話鈴響了,你一看是單位領導的電話,你指定會立馬換了語氣,也不會再有剛才的壞脾氣。
關系讓我們聯系在了一起,所以在關系中就不能只看事件本身,而是要把事件放到關系里來看,任何事脫離不開關系。
文聰老師課上講過一個案例,老公自己拿了家里的幾萬元給舅舅支付了手術費,妻子知道后不高興了,問老公為什么不告訴她,老公的回答卻是:這是救命的錢,咱家也不差這點錢,提前告訴你了你會不給嗎?妻子很生氣但是也陷到了老公的理論中,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其實妻子生氣的是她沒有得到老公的尊重,老公是脫離了關系來看這件事了。而這個家是他們兩個人的,他們有著親密關系,所以任何一個人做這種決定前都需要跟對方商量,這也是對對方最起碼的尊重。
還有直播間的一個連線,一位妻子說老公打牌,說他用他自己的錢去打牌,輸的是自己的錢,傷的是自己的身體,跟我沒有關系!其實生活中我也見過很多這樣的夫妻,老公在外面沉溺于喝酒的或者打麻將的或者沉溺于釣魚什么的,妻子氣急敗壞的都會這么說,實際上妻子只是過過嘴癮呢?還是真的能做到?這種聽起來是界線分明,你的事就是你的事,可既然是夫妻倆就存在著親密關系,在關系里就不可能完全做到你我毫不相干。
當然關系里另一個極端就是界限不分,“親密無間”實際上是不可取的。即使是夫妻關系也不可能完全做到親密無間,在一段關系里我們首先是個獨立的個體,兩個人既相互依靠又相互獨立,才是一個好的關系。直升機式的媽媽,對孩子事無巨細的關注安排,對老公各種監控,那這就是越界了,自己又累又焦慮還經常被對方嫌棄多管閑事。
所以說我們每個人都是在關系里存在,決定你的行為的人不是你的個性,而是你在一個什么樣的關系里。